“大和尚參禪禮佛修行多少年了?”陳俊問出了一個奇怪問題。
法海想了想,搖搖頭,“山中無甲子,水月不知數,貧僧已不記得水月變遷多少,只知金山寺主持已經到五十六任,應該有上百年了。”
“可曾下山看過?”
法海再一次搖頭:
“經云:諸佛從本來,常處於三毒,長養於白法,而成於世尊。
三毒者:貪嗔癡也。
萬丈紅塵,孽障滾滾,貧僧身為出家人,修身養性,早已看破紅塵,非是妖孽橫生,輕易不曾下山。”
“那你可知世事輪轉,世間許多都變了樣?”陳俊回想起腦海中閃過的一連串關于這個世界的記憶,嘆息道:“而且在大和尚眼里,青蛇那種妖精才算妖孽嗎?”
“我久在深山。”法海皺了皺眉頭,不解道:“卻不知世間變成何種模樣?”
“大和尚真不知道?”
“貧僧確實不知!”
陳俊嘴角浮現一絲笑意,那是一絲嗤笑迎著上天,直言不諱道:
“天地間:清濁二氣混亂,污穢彌漫,有妖邪橫行于世,有鬼魅肆意滯留于陽。
人間處:有人心崩壞,道德淪喪,教育之不存,公理之不在,奸臣當道,民生凋敝,人人妄圖求諸仙佛得庇佑,而無絲毫自強之心。”
“這...”
法海猶豫片刻,然后問道,“許施主如何得知,據貧僧所了解,你如今此身還未過雙十年華,步伐未出江浙一帶,如何得知天地人間情況。”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冰而知天之將寒。”陳俊看向法海:“有些人沒有見過汪洋,以為江河最為壯觀,有些人通過一片落葉,卻能看到整個秋天。”
“十年可見春去秋來,百年可證生老病死,千年可嘆王朝興衰,萬年可知斗轉星移。如大和尚所言,我此身局限于年華,局限于一地,不可觀天地之景象,不可查民間之疾苦。”
“但禪師可有勇氣敢與我走這一趟,大觀這人間天地!”
“大觀人間天地。”
法海深呼吸一口氣,這人間當真不是他想象的那種樣子,不是的話,世人所過生活又是怎么樣。
面對陳俊的邀請,法海并未直接答應:“你想做什么?”
1:小青的感受。
法海不同意小青的離去,陳俊出手,直接和法海趕上。
三招之內,天搖地動,法海與陳俊平分秋色,不分上下,小青大大驚訝與陳俊的實力。
2:法海從實力方面得知陳俊覺醒宿慧,力勸陳俊出家向善。
陳俊反而以身披袈裟,壞佛祖佛事為理由拒絕,瞬間龍象功出馬,證道羅漢果位,讓法海無話可說。
然后兩人立下賭約,以此件命案為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