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點頭,也跟著嘆了口氣,由衷地感慨道:
“世間像駙馬這般德才兼備之人,實在是寥寥無幾。你就是咱的稀缺人才啊。”
陸知白不禁微微一笑,嘴上謙遜了幾句,心中卻覺得受之無愧。
老朱真是幸運,能有一個高道德感的穿越者做女婿!
但陸知白又說:
“其實關于此事,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并非僅僅依靠俸祿過活,還有其他的進項。沒有經濟壓力,才有心思通盤考慮地方發展。
而棲霞其實也不窮,有礦業和渡口大抵,能夠確保有不菲的工商稅,投入到建設之中。所以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朱元璋聽了,有些不悅:
“你的意思是,那些官員只能依賴俸祿過活,所以就理所當然地對政事不夠上心嗎?”
老朱有時就喜歡抬杠,陸知白無奈地說:
“倒也不是。有些讀書人還是很有氣節的。但如果待遇優厚,自然更能激勵他們了。”
朱標思索一番,說道:
“你剛才也提到績效制度,我聽說先前上元縣的兩個文吏,在這里待得很好,不想回去。
而稅課司的收稅學生,按朝廷官制說無品無級,可算起待遇,幾乎與正六品相當!
績效制度讓他們待遇豐厚,可是天下官員眾多,如果都這樣推行,豈不是又要加重百姓負擔?”
陸知白委婉地說:
“當下建國不久,各地都在恢復生產,待遇低些是正常的。往后經濟發展起來,官員的待遇也應當水漲船高。”
朱元璋聽了這話,臉色才略微緩和一些,嘟囔著:
“咱給他們的待遇,比起平民百姓不知好了多少!”
陸知白無奈,只好不再言語。
朱元璋又說:
“但你的意思咱明白。不過,不能對所有人一概而論,應當讓他們去爭!這樣才能更積極。”
陸知白說:“陛下圣明~”
說到這里,朱元璋圖窮匕見了:
“你把棲霞治理得井井有條,財富滾滾。咱現在覺得,還是戶部最適合你。
即日起你就擔任戶部右侍郎吧,把你那學生帶上。別的不用你操心,好好為咱經營財貨,盡快賺取軍費!”
陸知白一聽,睜大雙眼,立刻拒絕道:
“陛下,戶部之事紛繁復雜,責任重大,兒臣恐怕難以勝任……”
朱元璋臉色一沉:
“咱相信你的能耐,此事就這么定了!”
陸知白卻不肯退讓:
“戶部大多是重復繁瑣的事務,枯燥無聊,毫無新意,朝廷隨便找個人去都可以,又何必是我呢?”
朱元璋目光一凝,盯著他說:
“你的意思是,想要變法?”
事已至此,陸知白也不再掩飾,說道:
“是有那么一點想法。但變法之事,困難重重,就如王安石那般堅決,最終也未能成功。”
朱元璋冷哼一聲:
“那依你之見,為何會失敗?”
陸知白拱手道:
“新政的好壞暫且不論,變法的關鍵在于,皇帝是否能夠始終支持!
新舊黨爭,激烈異常,若皇帝在其中搖擺不定,中途改變主意,那變法派就會陷入困境。
還會得罪朝中大批官員,屆時進退兩難,甚至因觸動利益,有性命之憂……”
朱元璋站起身,來回踱步,臉色陰沉。
朱標卻注視著陸知白。
有些話不能直說,但他的眼神勝過千言萬語。
王安石變法失敗是因為宋神宗去世了。宋哲宗繼位,守舊派重新掌權,新法就被全部廢除。
朱標能保證……
算了,大不敬的話就不說了。
朱元璋似乎想通了,站定,大手一揮,冷哼道:
“變法?變什么法,開國才幾年,有什么法?咱就是法!
宋神宗時,大宋開國已有百年。百年,足以滋生太多官僚和豪紳大族,自然會有新舊黨爭!
但如今咱的大明,絕不會出現那種情況……”
朱元璋越說越激動,抓住陸知白的雙手,對他說:
“好歹你也叫咱父皇,你的擔憂咱都理解。
你盡管放心,只要你能讓大明繁榮昌盛,不僅咱支持你,滿朝文武都會支持你。咱的標兒、大孫,也會繼續推行政令!”
陸知白仍然沒有說話,事情沒這么簡單。
老朱都沒辦法把大地主們統統連根拔起。
可陸知白也承認,穿越到洪武年間雖然危險,卻是進行改革的絕佳時機之一。
朱元璋有足夠的魄力和決斷,來推行一些好政策,前提是要把利弊跟他講明白。
如今在他引導下,朱元璋已經接受萬國輿圖,初步了解了海洋的重要性,眼界已非歷史中可比……
陸知白在思索著,而朱元璋心里著急,恨不得立刻讓他答應,但又怕給他增添憂慮。
所以,朱元璋還是頗有耐心。
一時間,他仿佛又回到了打天下的時候,禮賢下士,尋訪人才,他也曾三顧茅廬過。
陸知白思考一番,說:
“先不說戶部的事了,我確實有一些想法,先說出來,與陛下和太子稍作討論。譬如這國庫,如何才能豐盈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