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挑眉道:
“我昨天就給父皇上疏了,不曉得他能同意多少……
對了,你昨兒說要做‘膠囊’,啥時候做?我覺著這新藥,真的很有賺頭!”
他越說越驕傲,昂首道:
“還有那青霉素,要能做出來就更好了……
這么好的傷藥,那些武將知道了,眼睛不得綠了!”
陸知白幽幽提醒:“青霉素不能口服,有些人還會過敏……”
朱橚道:“那就先賣大蒜膠囊!你快教去工匠!”
陸知白:“好好好~”
正聊著,一個宦官匆匆而來,行禮后說:
“陛下召見侯爺~”
陸知白便面圣去了。
馬皇后情況好轉,老朱今兒的臉色,也肉眼可見的多云轉晴。
朱元璋翻閱著奏疏,漫不經心瞥了他一眼,拖長音調說:
“咱今兒聽老五說起才曉得,駙馬竟是純孝啊。”
陸知白滿臉“這有什么奇怪的”,答:
“百善孝為先,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朱元璋悠悠地說:
“咋個對咱就沒那么孝順呢?嗯?”
陸知白笑了:
“陛下是父,但也是君,兒臣的孝,深埋于心底,更多的,還是敬畏,孺慕!”
“呵呵!”朱元璋斜了他一眼,眉頭一挑,“老五上的疏,咋跟你一個口氣?”
他將一本奏疏遞過來。
陸知白翻看一下,微笑。
朱橚又不是笨蛋,在皇家科學院待久了,一些東西自然就明白了。
朱橚提議,要鼓勵有天賦的讀書人去學醫。
因為全國都興文教,漸漸的,讀書人只會越來越多。
但官員的空缺,沒那么多。
做不了官的人怎么辦?
學而優則仕。
學而不優的那些呢?
朱元璋說:
“咱覺著,也有一點道理。
最可恨的讀書人是什么樣,你曉得么?”
陸知白搖頭。
朱元璋冷聲道:
“識得幾個字,便覺得自己有天縱之才。稍不如意,便指天罵地。
有狼子野心,干脆投身匪寨,做狗頭軍師,甚至與蠻夷廝混,做了小頭目……”
陸知白點頭贊同。
中華邊境附近,明明時常清理,但仍不時地有蠻夷勢力刷新出來。
有讀書人去組織動員,大概也是一個原因。
又聽朱元璋繼續說:
“宋濂那加標點的四書五經,已修完了。
過些天咱有空,便看看可有不妥的。然后……”
他注視著陸知白,道:
“上回你提的科舉改制,那什么‘行測’,咱覺得是一個創舉。
問題是,題目究竟從哪里出的?得給天下考生一個準信!”
其實這個事情。
陸知白本是想整個活。
他估計這種考試形式,大概能小規模的用用。
沒想到老朱真的愿意采納?
那就搞笑了!
真成了大明公務員考試了……
既然老朱想要改革科舉,陸知白便說:
“關于科舉如何改制,兒臣還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回去便寫奏疏。”
朱元璋嗯了一聲,忽然問:
“年前你要招收的三個學生,可到了沒有?”
陸知白說:
“還沒有,估摸著也快了,之前有人給我來信了……”
朱元璋頷首:
“既然千辛萬苦去尋,待他們到了,你要好生教導,視為親傳。咱可是報了很大期望!”
陸知白連連點頭。
朱元璋又說:
“那些新式武器,包括飛球,工部要盯緊些,你也要多去巡視!”
陸知白小雞啄米的點頭。
卻是一頭霧水。
咋個回事?
今兒把他當驢子使喚?
朱元璋頓了一頓,問:
“保險,現今已穩定了吧?寶鈔呢?”
陸知白忙道:
“新版寶鈔已準備妥當,正月十八就開始印刷了。只是剛一開始,速度不快……”
朱元璋微微頷首,說:
“提舉司雖是戶部的,但制鈔,工部也有責任。
錢鈔是大事,這剛一開始,你要好好盯著!”
陸知白一臉正直的答應下來:
“沒問題,強國有我,請陛下放心!”
朱元璋靜默片刻,忽而微微一笑,說:
“往后一段時間,你忙得不輕啊……
既如此,就先不必擔任戶部侍郎之職了。帶著你那學生,好好在工部做事。”
陸知白表情略微有些懵,片刻后,便神色如常的點頭應下。
反正不喜歡上班,也不缺那俸祿。
他沒啥不滿,只是有些詫異。
透著古怪呢?
朱元璋又說:
“保險和寶鈔等事宜,仍由戶部主理。
咱再招一個新的侍郎,待他走馬上任,你再離任。”
陸知白點頭,微笑道:
“哪里需要,兒臣便去哪里。不過……新侍郎大概什么時候到?”
朱元璋說:“半個月吧。咱已知會他了。”
陸知白靜默片刻,小心地問:
“外地的?”
朱元璋漫不經心的說:
“不錯。山西按察司僉事……”
“郭桓。”
陸知白不禁雙瞳一瞇,心中一震:“……”
朱元璋抬眸,對他笑笑,意味深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