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知白仔細觀察朱元璋的表情,一時間只覺帝王心,海底針。
論起玩政治陰謀,還得是老朱啊。
陸知白垂下眼,生怕被看出驚訝之色,說:
“兒臣沒聽過此人,但想必,他一定有過人之處。”
朱元璋淡笑著“嗯”了一聲,說:“好啦,沒事了。”
陸知白就告退。
慢悠悠前往戶部。
一路上,都在回想郭桓案。
盡信史不如無史。
一味的追尋歷史細節,有時沒有太大意義,重要的是啟示。
因為,史書的一些記載也很迷惑,存在漏洞,或前后矛盾。
比如這郭桓案。
史書里說他聯合多個部門的上下官員,貪污稅糧高達兩千多萬石。
“恐民不信,但略寫七百萬耳。”
因數目太過巨大,所以郭桓被稱作“巨貪”!
問題是。
洪武朝前十幾年,全年糧食稅最高的時候,才三千萬石出頭。
平均水平是兩千五百萬石。
郭桓總不可能把全國糧稅全都貪了吧?
有這本事,咋不上天呢。
他要貪污,還拉上各部門、地方官府的同伙一起做?
這就更離譜了,到處都是錦衣衛啊……
所以。
總的看起來,老朱就是想殺些人罷了。
借此機會,拉民間一些人下水,比如那些地主、糧長。
本質上,仍然是排除異己,維護統治的大清洗。
也有一種說法,上一年,出于某種原因,朱元璋秘密地進行了加稅,卻沒有聲張。
也就是說,不是明令公文,只能私下悄悄地做。
就需要有人做白手套,去干這個臟活。
這個倒霉蛋就是郭桓。
不過,這些都是陸知白的猜測。
具體情況如何,可能只有歷史上的朱元璋才知曉了。
陸知白眉頭微皺。
洪武十八年的事情,現在竟要提前發生了。
所以。
沒有歷史,只有當下。
到了戶部。
思量一番,陸知白告訴夏原吉:
“再過半個月,咱們先離開戶部,專心做工部的事。今年的戰事,恐怕不少……”
夏原吉拱手應道:“是。”
他很平靜,既不驚訝,也不好奇,仍是神色如常,繼續做自己的事。
陸知白看著這顆上好的螺絲釘,搖頭輕笑,心中很佩服。
態度太端正了,干啥都認認真真。
活該人家能名留青史啊!
這兩天,陸知白的任務,就是去作坊中定制模具,嘗試制造軟膠囊。
這玩意不復雜,第一次試驗,就大獲成功。
唯一的問題是,那一個個凹坑,填充藥液時,速度緩慢。
這下子,那巨大的注射器,倒有了用武之地……
可是,手搓軟膠囊,效率還是非常感人。
更應該擔心的,反倒是大蒜素的產量……
陸知白帶著裝了藥汁的軟膠囊,去找朱橚炫耀:
“這膠囊我做出來了!一版就能做好幾十個,裝下一碗藥。現在是大蒜素不夠用吧?”
朱橚拿過膠囊,仔細查看,嘀咕道:
“這么小,只有珍貴的藥劑,才有資格裝在里面。至于大蒜素……”
他也有些為難:
“提取不是太復雜,一對比,反而是整套實驗器材更珍貴……”
器材都是在玻璃作坊定制的,很好用。
一般人就算知道如何提取,也得有趁手器具才行。
但是,想要擴大規模,就有技術泄露的風險。
很快朱橚就不糾結了,樂道:
“我們可以慢慢囤貨。再選些可靠人手,多產一些。每天傍晚,讓工匠過來做膠囊就行了。”
陸知白也贊同:
“當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我再試試用溶劑提取。
等溶劑技術成熟,水解法泄露就無所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