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思慮片刻,終于露出笑容,說:
“單憑駙馬此言,便可消弭未來許多禍端……此乃大功!”
朱元璋一直很想解決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不然也不會征調江蘇浙江的富戶,大搞移民,去填充山西、四川等地。
甚至一些人犯了死罪,本是該死,但陸知白勸諫,朱元璋便也順勢扔他們去建設北方。
眾大臣聽皇帝都這么說了,便也順水推舟,夸贊道:
“駙馬忠心許國,年少機敏,實在讓下官自慚……”
陸知白不得不謙虛幾句。
心中卻好笑。
記不清老朱有多久沒有賞賜他了。
距離老朱賜下宮廷粽子和烤鴨,已經整整兩個時辰了!!
這會接著往下開。
等到太陽西斜,好幾個官員都憋不住想上廁所,總算是結束了。
兩個大學士的記錄,足有兩三萬字。
朱元璋道:
“好啦,今天辛苦諸卿了。
可是這科舉,也是國本,關乎文脈和國運,不可不慎。”
大家紛紛拱手做禮。
散了散了。
……
幾天之后。
會議記錄整理出來。
科舉改制,正式旨意,昭告天下!
現在都五月了,肯定趕不上八月的秋闈。
所以,明年二月,才開始鄉試。
今年下半年的任務,就是科考,先定下考試資格。
由于某人的參與,這科舉考試相較歷朝歷代,改動極大——
閱卷改成了賦分制,糊名,交叉審核,避免誤差太大。
朱元璋還增加了行測和面試兩科。
如此一來,傳統科舉的題量就減少了一些。
行測、傳統科舉、面試,分數權重為三成、五成、兩成。
每一場考試,根據三科的綜合分數計算排名。
雖然籌備、閱卷等壓力加大。
但繁瑣無所謂,朱元璋就喜歡這樣的井井有條,規規矩矩,方方正正。
并且,他心中認為陸知白說的對,只按四書五經來出題,百年后就無題可出了。
所以,會再增加些諸子百家中對皇權、社稷有用的經典,當做參考。
在殿試后,增加庶吉士試,優中選優,入翰林院;
增加廷試,歷次科舉未入官者,都可以再考一次,考過了也可以任官。
綜合考慮人口、教育等因素,定下各布政司的科考名額,扶持中部和北部。
但同時,稍稍限制了讀書人的特權,并勒令后世皇帝不得更改;臣子慫恿改動,斬。
一番改動下來。
令許多讀書人大為震驚。
沒辦法,只得一邊消化,一邊準備復習了。
一時間。
就連賣書的商販,都聽說了要重開科舉的事。
民間到處都在議論。
這幾乎是他們階級上升的唯一辦法了。
書店里。
許多書生跑來買書。
卻有人勸阻說:
“兄臺,你們沒聽說嗎,以后考的是標點版四書五經!”
也有人說:
“沒事,等標點版面市,我自己再添句讀……”
要重開科舉,直接把四書五經的價格抬高了一倍!
哪怕一些富哥,也覺得有些肉疼。
這個時候,又傳出一個消息——
大明皇家科學院藏書樓,免費對外開放!
只要讀書識字,不管是哪里人,哪怕來自高麗,都可以登記、借書,限在校內閱讀。
但最好自帶桌椅,因為坐不下……
而且,每天名額有限,只有四百個。
即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