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撫胡須,眼中光芒閃爍,贊賞道:
“此對聯妙極,所言甚是有理,咱要將它鐫刻在國子監的大門上!”
他又道:“日后再發行此刊,需先交由禮部審查,而后咱親自把關。
對了,再多印一些,讓國子監諸生亦能閱讀。”
陸知白沉默片刻,小聲嘀咕:
“國子監生可有好幾千呢……”
又想白嫖他。
朱元璋仿若未聞,全然不顧,說:
“咱亦在思量,要不要借用此形式教化百官?
雖有邸報,然有些地方官吏的水平,實在是差些勁,唉,根本無法領會咱的施政意圖……”
與《參考消息》一對比,便是瞎子亦能瞧出,邸報看似簡單,實則是給聰明人看的。
尋常人看了也是讀不明白,需有人細細剖析講解才行。
陸知白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說道:
“朝中有諸多大臣,久歷宦海,世故練達。
若能分享處世心得,善莫大焉,連我也要好好學著……”
其實是因為,他也想白嫖!
《參考消息》的撰稿人著實太少,需要博采眾長。
尤其是那些官場老油子的人生經驗。
畢竟,這份刊物的初衷與宗旨,乃是為了提升學生們的政治水平,以便日后應對官場斗爭。
朱元璋認真思索起來,點頭道:
“你所言亦有些道理,難道做了官,就可以不學習不進步了?”
只是這樣,未免有些麻煩。
朱元璋也懶得費心去想,就說:
“往后這刊物,你大可邀朝臣撰文,多印一些,先辦幾次看看效果。”
陸知白又趁勢請教了一下,有哪里需要改進的。
朱元璋略作思考,道:
“倒也沒什么,就按著這期的來。該寫的寫,不該寫的就不要寫了。”
陸知白趕忙點頭應和。
朱元璋將他細細打量了一番,面上帶著淺淡的笑意,徐徐說道:
“你今日瞧著格外地端莊持重。”
陸知白謙敬地回應:“皆賴陛下悉心訓導……”
朱元璋仔細審視著他,見他的輪廓成熟些許,不禁喟嘆:
“較三年前,你長高了點,肩背亦寬厚了些。歲月如矢,匆匆而逝啊……”
陸知白默默頷首。
朱元璋了然于心,欣然笑道:
“老四、老五、老六,俱已相繼就藩去。你這些時日幽居家中,想必頗為寂寥。”
陸知白近段時間心情欠佳,緣由紛雜,有一半是咸魚的鍋。
未料朱元璋日理萬機,竟能有所覺察。
陸知白拱手,誠摯而言:“多謝陛下關心。”
朱元璋笑容舒朗:“罷了,今日且饒過你。待會兒喚太子前來,咱們一同用晚膳。”
這般安排,必有緣故,陸知白也未多作追問。
待至薄暮時分,朱元璋于偏殿布設晚膳,朱標隨即前來。
朱標蓄著短須,面容和煦。
三人用膳之際,只是隨性閑談,并未涉及要政。
陸知白心底隱隱有所悟會,老朱此般行事,意在期望他與太子能增進情誼。
現今數位兄弟皆已就藩,唯太子留于京都。
飯畢,稍歇片時,三人便悠然踱步前往御書房。
朱元璋閉合房門,屏退侍從,命護衛遠隔數丈,環伺于外。
陸知白心中警兆驟生,暗自思忖:此乃有事之象!
墻上,懸著一幅他所繪的萬國堪輿圖,以幾何線條勾勒,海岸線皆呈平直之態。
朱元璋親手取來一幅大明輿圖,鋪展于闊大書案之上。
他手執一顆顆紅色棋子,徐徐落下。
陸知白在旁靜觀,見所落之處皆是往昔朝代的都城,心中頓時有所預感。
果如所料,未幾言談,朱元璋便看似不經意地問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