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護衛就帶著陸清嶸回到了公主府。
陸知白恰好從外面回來。
兩名護衛不敢有絲毫隱瞞,主動將剛才的事一五一十地匯報。
他們知道自己有失職,但對陸清嶸剛才的表現,震驚極了。
一個護衛說:“卑下去看了那只狗,一只眼睛被完全砸爛了,實在難以相信,竟是一個三歲小兒所為!”
陸知白聽后,也是大為震撼,連忙讓人把陸清嶸帶過來。
他仔細端詳著這個熊孩子。
小家伙尖著小嘴在吸奶,抬起大眼看他,仍舊一臉淡定。
社會我嶸哥,人狠話不多。
陸知白摸了摸他的小腦袋,贊道:
“吾兒清嶸……”
有大帝之資!
這孩子,自小情緒就出奇地穩定。
鮮少哭鬧,也不怎么愛說話。
平日里,最鐘情的便是那一口奶。
如今雖沒斷奶,也開始嘗試各種輔食了。
陸知白望著孩子,暗自思忖。
他覺得,這孩子不大可能天生就有如此強大的心理素質。
倒更像是腦子缺了根筋……
不過,“萬丈高樓平地起”,若日后能一直這般沉穩得可怕,實在是難能可貴,做啥都行。
再瞧這孩子,體質健壯,力氣也不小。
陸知白不禁琢磨起來,這孩子將來或許會投身軍旅?
想著想著,他抱著兒子,不禁發起愁來:
“咱家難道真要出個武將?古人云‘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即便從武,也得好好讀書識字啊,不然日后可要吃大虧……”
如今他自己做了父親,才深深體會到,為人父母,總會不由自主地為兒女的前途操碎了心……
雖說陸清嶸虛歲才三歲,但“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培養方向的問題,著實不能再耽擱,得盡早謀劃。
做武將,固然有其好處,可風險也不容小覷。
最大的風險并非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而是那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
隨著大明國力日益昌盛,周邊的敵患逐漸減少,武將的地位勢必會逐漸下降。
到那時,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人脈關系或許更為關鍵。
陸知白心中暗自盤算,該如何為兒子鋪就一條穩妥的道路。
他倒沒什么家族傳承百年的宏大奢望,眼下能為兒子謀個好開端,便已足矣,不必好高騖遠。
時光匆匆,轉眼間秋闈結束。
陸知白瞅準時機,進宮面圣,與朱元璋暢談一番。
二人先是聊起朝堂諸事,話題很快便轉到了家事上。
朱元璋盡管每日政務繁忙,但對于兒孫的教育問題,向來極為上心。
他與陸知白漫步在武英殿外的小花園,稍作休憩,感慨萬千:
“咱每日如此操勞,究竟是為了什么?你如今也為人父母了,可曾想過,這世上混出個名堂的人,最怕的是什么?”
陸知白心中亦是頗多感慨,答道:
“兒臣如今也算明白了,‘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最怕的,莫過于后代不成器啊。”
朱元璋微微點頭:
“正是此理!子孫若不成器,家業再龐大,終有敗光的一日!”
陸知白趕忙說道:
“太子殿下文武雙全,理政干練;皇孫也皆是聰慧過人,勤奮好學。父皇無需為此過于憂慮。”
朱元璋長嘆一聲:
“話雖如此,可近來咱一直在反思,為何就教不好秦王呢?
如今就藩的皇子不多,日后其他皇子前往封地,還不知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唉,咱真是怕了他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