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他心情格外愉悅,隨即吩咐一旁的宮人取來一卷紙。
只見他拿起筆,揮毫寫下“欽點狀元郎”幾個大字。
緊接著,又在旁邊寫下一行小字,詳細解釋,這是賞賜給陸知白的名號,雖是戲言卻也真心。
陸知白著實被這一番操作震驚到了,趕忙說道:“父皇,這樣,恐怕不太妥當吧……”
朱元璋望著他,目光竟有一絲慈愛:“有何不妥?在咱心里,你就是狀元之才。”
隨后,他又叮囑道:“可惜,這個東西不能昭告天下。否則,定會引來諸多非議,對你不利。你向來低調,自己在家中看看便好了~”
陸知白笑了,感覺像是在哄小孩啊?
雖有些哭笑不得,但朱元璋竟愿意花心思哄自己,還是讓他頗感意外。
陸知白一臉感動,誠摯地保證道:
“兒臣定會繼續努力,好好做事,勤奮學習,為陛下分憂,為國家解難……”
朱元璋亦是懇切地說道:
“你要知曉,咱心里一直都很看重你,比對其他人更為上心。
日后施政,只要咱同意了,只管放開手腳去做,無需有任何顧慮。”
陸知白點頭稱是,心中明白,朱元璋此舉與之前的棲霞報告引起的非議,遙相呼應。
朱元璋特意選那這個時機,就是為了讓他放寬心。
不得不說,這一番舉動,情緒價值給得滿滿當當。
這大餅香得,誰吃了不迷糊?
緊接著,兩人的說起了接下來的科舉流程。
科舉乃國家大事,絕非僅僅唱個名、張貼個皇榜就宣告結束。
接下來,還有一場重要的宴會。
在宋朝,這宴會在瓊林苑舉辦,故而得名瓊林宴。
到了明朝,名稱有所變化,稱作恩榮宴。
寓意著新科進士獲得榮耀后,要感恩皇恩。
相較瓊林宴,恩榮宴的名字直白許多,沒有風雅,全是功利,契合專制皇權逐漸加強的趨勢。
陸知白提議道:“父皇,宴會之后,不妨讓新科進士集體去看戲,就看那出《斗貪官》。”
朱元璋聽后,回憶起來,去年陸知白就曾提過此事。
他思索了一會兒,覺得這主意頗為有趣,便點頭應允。
畢竟,這出戲文,他親自看過,還曾加以指點修改。
整體而言,十分符合他的心意。
其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也是他所認可的。
陸知白說:“希望看了這出戲,新科進士們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系好踏入官場的第一粒扣子。”
朱元璋微微一笑,對于這些額外的儀式,并未排斥。只要主要流程順利完成即可。
隨后,兩人又簡單商討了一些細節。
陸知白又心生一計,鼓起勇氣提議道:
“父皇,宴會上,能不能加一道菜?”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皺,問道:“你又打算搞什么名堂?”
陸知白笑著說道:“兒臣只是想在恩榮宴上,讓新科進士們嘗嘗蒸咸魚!”
朱元璋盯著他看了片刻,忍不住笑了起來:
“你這小子,惦記這事兒很久了吧,莫不是想讓大家都跟你一樣吃咸魚?”
陸知白一臉嚴肅,義正詞嚴地說道:
“父皇此言差矣。兒臣每日吃咸魚,從中琢磨出了不少道理,所以想與新進士們一同分享,絕無其他雜念!”
朱元璋好奇地問道:“哦?說來聽聽,你都琢磨出了什么?”
陸知白說道:“魚,通常生活在潔凈的水中,若水質不佳,便容易生病。
這不正寓意著為官者要清正廉潔嗎?人,也應當如同魚一般,身處干凈的環境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