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知白點頭,由衷贊同:
“此事最為關鍵之處,就在這里。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元年起點。
當下我有幾個想法,但具體如何定奪,全看圣裁……”
朱雄英眼眸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迫不及待地問道:“什么想法?”
陸知白嘴角上揚,笑意盈盈地說:
“第一個,是西漢漢平帝的元始元年。這個年號‘元始’,寓意便是開始。”
實際上,元始元年恰好是公元1年,能與西方公歷相對應!
可陸知白心底也犯嘀咕,為何非得與他們一致?
憑什么慣著他們?
在他看來,一致的話,唯一的好處就是自己記憶方便罷了。
如果換個紀年起點,他在心里簡單做些加減換算,也不是難事。
正因如此,他還考慮了其他紀元起點年份。
陸知白笑意未減,接著說道:
“第二個,是黃帝元年。炎黃二帝,乃是我們華夏的始祖。
只是,這一元年太過久遠,時間已模糊難辨……”
朱雄英微微低頭,略作思索,眼睛驀地一亮。
就在這時,陸知白已然開口:
“第三個,便是秦統一六國的年份。
秦朝,那可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意義非凡。”
朱雄英一聽,臉上綻開笑容,說道:“我正要說這個呢。”
其余幾個孩子也陷入思考,片刻后,紛紛點頭,同樣選擇了“秦王掃六合”的時間。
陸知白見狀,笑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寫奏疏,盡快呈給陛下。
不過,此事關系重大,恐怕沒那么容易獲批……”
朱雄英笑道:
“那要看姑父的奏疏是怎么寫的,我相信你。”
陸知白回到家中,一刻也沒耽擱,即刻著手準備上書事宜。
他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記錄下來。
他特別表明,這紀年的困惑,是朱雄英提出的,并非自己憑空臆想,沒事找事。
為了解決皇孫的困擾,陸知白建議設置一種“東方紀元法”來紀年,簡稱為“東元”。
之所以用“東方”命名,是因為大明地處整塊大陸的東邊……
陸知白依舊提出三個東元元年的時間點,呈交給朱元璋,留待他定奪。
朱元璋收到奏疏后,皺起眉頭看了一遍,而后眼睛亮了。
他頓感此事重大,一時間神色凝重,逐字逐句反復研讀。
朱元璋是有些心潮澎湃,卻也沒有立刻作出決定,而是瞇著眼睛細想。
古代的歷法,絕非一般人能夠隨意觸碰的。
這背后涉及到太多方面。
農時,關乎百姓的衣食溫飽;
軍事,影響著國家的安危存亡;
禮儀和祭祀,承載著對天地神靈與祖宗先輩的敬重。
而最為關鍵的,是統治的權威!
所有統治者都會宣揚自己受命于天,既然如此,就必須牢牢掌握天時。
反過來說,也只有統治者,才有資格頒布通行天下的歷法,這是治理權的重要體現。
朱元璋反復看完陸知白的奏書,不得不承認,理由十分充分。
他心底也覺得,這是件好事。
但朱元璋并未擅自決斷,看看群臣商議。
尤其是欽天監的官員,他們對天文歷法最為精通。
此外,還準備讓卜筮之官測算一番,看看這一舉動是吉是兇……
不過,朱元璋自己選了一個時間點,同樣是秦王掃六合的時間。
……
第二天。
朝會之上。
陸知白也來到朝堂。
他滿心好奇,想看看這件事將如何商議。
待說完常規事務之后,朱元璋目光緩緩掃過群臣,開口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