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后。
欽天監和卜筮官,就給出了回復。
欽天監說此紀年法,有利法統,關乎傳承,利在千秋萬代。
卜筮官則說此事大吉。
既然如此。
那就由欽天監等相關官員,正式制定紀年方案。
同時在翰林、朝中儒臣中選人,增注史書,目的是把時間線梳理清楚。
在陸知白去幼兒園講了故事之后,朱元璋召他過來。
老朱笑盈盈的夸贊道:
“知咱者,駙馬也~”
陸知白笑道:
“父皇過獎啦,這件事的主要功勞,還是在于皇孫。是他有一雙慧眼,又勤于思考,發現了這個問題。”
朱元璋笑說:
“咱心里有數。”
說著,又想起一事,道:
“對了,咱聽說京杭運河已經快疏通好了。
此番,你也算是有監督之功。咱,賜你衣四襲,玉如意一雙。”
陸知白趕緊笑著謝恩。
雖說不缺這些東西了,但儀式感還是要有的。
朱元璋瞇起眼睛,望著外面蓬勃的綠色樹木,悠悠道:
“殿試到現在,也有半個月了。咱思來想去,朝中缺人,現在就不挑庶吉士了。
倒是會試中落榜的那些,叫禮部再組織一次‘廷試’,還可以再篩一篩……”
陸知白只點頭,還沒弄明白,朱元璋與他說這些是什么意圖。
頓了一頓,朱元璋便望著他,說到了正題:
“這一次科舉,又取中了四五百人,算是暫時緩解了用人之缺。
但也不能指望他們剛放下書本,就能處理政務。所以指派到各部觀政。”
觀政,就是明朝的實習制度。
朱元璋接著說:
“至于一甲的那三人,按照往常慣例,應該去翰林院那樣的清貴地方。
可是咱對他們的期望,不止于此。咱希望他們既會讀書作文,又能做事……”
陸知白仍然點頭稱是。
朱元璋終于說道:
“所以,一甲的這三個人也要去各部觀政,不過……
那個榜眼,上書提出,想要去棲霞……”
陸知白略作回想:“是練子寧?”
朱元璋頷首道:
“不錯。咱記得,他對經濟頗有心得。
但文里很多地方,儼然就是脫胎于棲霞之政……他對你倒是頗為崇敬。”
陸知白露出無奈的笑容,說:
“他最敬重的,肯定是陛下。
至于兒臣,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罷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說:
“你莫慌,棲霞的諸多新政,雖然與別地不同,但達到了咱想要的效果,就是比其他地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