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知白眉頭微微一挑,說:
“那要看表哥是否配合了,咱們先抱著必勝的信念去做事……就和你年輕的時候,征戰沙場那樣……”
李文忠是明初將領中少有的文武雙全,現在氣質已經深沉內斂。
然而他年輕的時候,卻是一個只遜于常遇春的猛將……
李文忠悶聲笑了笑:“好,這回聽你的!”
這些天,和沒那么規規矩矩的陸知白在一起,李文忠感覺自己的郁氣似乎減輕了不少。
一個人還有孩子,一個國家還有繼承人,還有一群年輕可愛的人……總歸是有希望的,不是嗎?
自這日起,陸知白便調整了治療策略。
他從醫學研究所調來更多人手,常駐國公府,內服外治食療多管齊下。
內服的藥材和器具,包括煎藥,均由研究所負責,不再使用國公府的器皿和人手。
就連煎藥的水,也是從棲霞運來的清澈山泉水。
外治方面,則加大了調理力度,重點是手法要輕,次數要多,旨在早日疏通經絡,化解淤堵。
飲食上,以多維生素、高蛋白、高氨基酸為主,力求增強體質。
盡管在皇帝面前表現得信心十足,但陸知白心中清楚,此事的難度非同小可。
歷史上,李文忠于洪武十六年冬病重,次年三月初一病逝,前后不過三個月。
如此短的時間,足以說明這病乃是沉疴頑疾。
即便調理,也需一年半載方能有本質改變。
現在所做,不過是先緩解矛盾,爭取更多時間。
這場治療,比拼的不僅是醫術,更是耐心、決心,以及病人的求生意志。
朱元璋雖心中憂慮,卻也不好催得太緊。
只是每隔兩三日,便派宮人前來探視。
畢竟,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他深知急不得。
轉眼間,六七日過去,已至臘月。
朱元璋再次派了一名宮人和一名太醫前來,仔細的查看情況。
這些日子,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眾人皆不解,給國公治病這等大事,即便是醫術高明的太醫也需三思而行。
陸知白一個門外漢,何以如此大膽?
醫學研究所被他們直接忽略了……
有人憂心忡忡。
也有人幸災樂禍。
大家都想知道最終的結果。
太醫院那邊,更是議論紛紛,
甚至有人質疑:“若針灸按摩如此有效,還要湯藥作甚?”
傳言四起。
眾人心態難免悲觀,都覺得此事恐怕難有好結果。
被派來查看情況的太醫和宦官,踏入國公府。
本以為會見到一片愁云慘霧的景象。
然而,室內場景,卻讓他們怔愣。
屋內濃郁的艾香,中和了微澀的藥味。
榻上懸著一個奇特的排煙管道,將艾煙引向窗外。開著窗,還可以通風換氣。
屋內有淡淡煙霧,卻并不嗆人。
李文忠半倚在特制的艾灸床上,手中捧著一卷書,神色雖仍顯憔悴,但眉宇間已多了幾分生氣。
他的臉色不再如之前那般灰白,雙頰隱隱透出一絲紅潤。
太醫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打量著艾灸床。
這床是中空的,猶如一個箱子,里面可以點燃艾條。
床板則是有一個個孔洞,方便躺著艾灸后背。
這床分做兩半,可以支起一半,讓人舒服的靠坐著。
宦官也是驚訝得眼睛微微大睜。
這是他第二趟來國公府。
國公爺的情形,一次比一次好了,竟還能如此從容地看書。
屋內,兩名醫學研究所的郎中正忙著記錄病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