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皺起眉頭望著他。
陸知白又說:“況且……兒臣年紀尚輕,承蒙陛下厚愛,得以兼任工部侍郎。
這古來少見,已是莫大的殊榮。可于朝廷規制而言,已然有些逾矩……此前有人彈劾此事,兒臣認為彈得對。”
朱元璋聽了,神色也凝重起來,倒是在認真考慮了。
陸知白抬起頭,目光堅定而誠懇,又說:
“朝堂中,賢能之士多如繁星,兒臣不及也。他們才學淵博、經驗豐富,若能居侍郎之位,必能發揮所長,報效國家……”
侍郎就是協助尚書的。
陸知白在戶工兩部,平時也是管事的,只是管得沒那么多。
現在,他已經把幾個學生送到了戶部站穩腳跟,又和滕德懋關系不錯,沒有必要自己還待在戶部算賬。
朱元璋一時間沉吟不語。
他的目光在陸知白臉上掃過,緩緩開口:
“若是讓你只任一個職位,你是想留在工部,還是戶部?”
陸知白略一思索,便答道:
“回陛下,兒臣以為,工部更適合。工部事務雖也繁雜,但多與工程、制造相關,兒臣對此頗有興趣。
且工部之事更需創新與實干,兒臣愿在此處盡心竭力,為陛下分憂。”
朱元璋聞言,微微點頭,似乎對他的回答還算滿意。
他背著手在殿內踱了幾步,忽然停下腳步,轉身盯著陸知白:
“你該知道,未來的那件大事,工戶兩部都極為重要。
你既然想在工部任職,那就好好練練。”
陸知白點了點頭。
遷都之事非同小可,不僅關乎國運,也是對工部的巨大考驗。
他微微躬身答道:
“兒臣定當積累沉淀,早擔大任。”
“嗯,”朱元璋又想起這小子的情況,擺擺手,“這幾天也辛苦你了,回家去吧。”
“多謝陛下。”陸知白這般應了,卻不挪步。
朱元璋挑眉問:“還有何事?”
陸知白確實有事,說:
“兒臣近來讀書,忽然有一個想法,打算重點關注宋元種種經濟政策。
為此,倒不如專門修書一本,詳細梳理這兩朝的經濟史,也好做參政之用。”
朱元璋聽了,嘴角微翹:
“寫史書?你還想搶翰林院的飯碗?宋元經濟史……倒是新鮮。”
他目光一凝,沉吟起來。
陸知白點頭笑道:
“陛下,宋元兩朝賦稅、錢法、漕運之得失,皆可為大明鏡鑒。
比如前朝濫發紙鈔,致使物價騰涌,百姓以鈔糊墻——
這背后究竟又是什么原理?該如何避免寶鈔貶值?還可能出現哪些問題?”
他頓了頓:“兒臣斗膽,想為父皇把歷史這面‘鏡子’磨得更亮些。”
朱元璋眼睛微瞇的思索,說:“這確實也是一件大事……”
幾年前,國庫沒有錢了,就加印寶鈔。
如果那時能有人,把前面兩朝的紙幣貶值給他講明白,自然不至于如此。
“準了,但每半月,要把書稿送來!”
朱元璋神情嚴肅,聲音洪亮,“你找人好好寫,把錢從哪來、到哪兒去,前朝怎么貪的,又是怎么垮的,給咱扒皮拆骨寫明白咯!”
陸知白拱手道:“陛下英明。兒臣打算和幾個學生一起做這件事。也是給大家一個鍛煉的機會。”
朱元璋擺了擺手:“隨你,不影響公務就好……”
“兒臣告退。”陸知白和旁邊錦墩上的咸魚玩偶對視一眼,美滋滋的出宮去了。
修這宋元經濟史,根本目的還是希望帝王能夠理解經濟財政規律,避免掉進前人掉過的大坑里。
但陸知白也有別樣的心思——
李文忠府上抓出來的暗樁,或許與海洋有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