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器郭教授看的比較認真,鑒定瓷器還是有點難度的,要有豐富的知識打底,需要熟悉各個年代的胎釉、畫工書法風格,款識。
木頭家具,馮浩說他嗅覺好,挑選出來,也能理解。
因為木頭造假就是新木造假,化學做舊,熏香偽裝老料,這個嗅覺特別好,能聞出來,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瓷器的話,就有點超綱了。
馮浩:……
其實不超綱,隨便去找一條狗或者一只豬,都能聞出來區別。
狗:汪汪汪,汪汪汪。
豬:哼哼,哼哼,哼哼。
馮浩:這個好像不一樣。
區別就是豬狗都不會漢語,馮浩會,學好一門外語太重要了。
豬豬和狗狗能聞出細微區別,但是狗狗爪子一碰就把瓶子碰倒了,挨了一頓打。豬豬靈活身體走位,所有瓶子都倒了,卒,晚上吃殺豬宴。
看這個大花瓶的時候,郭教授還是花了一點時間,他不讓別人動手,親自把蘆葦取了。
瓷器中花瓶屬于大件。
這個花瓶高有60公分,類似玉壺春瓶,但是頸部更高一些,玉壺春瓶盛行于元代,而這個壺高頸,收腹,接近永樂-宣德時期的風格。
顏色濃艷泛紫,有鐵銹斑沉淀。
頸部是蕉葉紋,肩部畫纏枝蓮,腹部主紋為“鷺鷥蘆葦圖”——雙鷺棲于水岸,蘆葦搖曳,水波漣漪,寓意一路連科。
這種畫風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間官窯中很流行,祝福科舉順利。
郭教授輕輕的敲了敲瓶子。
仔細的看這個花瓶,照了內部看外部又看底部,這一次沒有表演痕跡,是真的認真看了。
然后他問沈院長:“這個花瓶是不是請人鑒定過,說是假的?”
沈院長點頭。
他心道,真好笑,這一屋子哪個不是假的,真的大花瓶誰丟地上插蘆葦啊,真的肯定是供起來的。這個大花瓶買的挺貴,買回來的時候,恨不得抱著睡覺,覺得上面的花色怎么看怎么美,聽到是假的,沒有敲碎,就是自己性格溫和了,給閨女插個蘆葦也算物盡其用了。
郭教授一邊看一邊道:
“這個花瓶釉色艷麗,像是用現代化學鈷料造出來的,但是明代成化期‘平等青’采用摻砒霜提純,色彩就是這般艷麗,而且這個花瓶沒有現代化學鈷料的浮光。
底足的火石紅像是人為做舊,實際是天然形成,釉下開片呈‘蜻蜓翅’網格紋,不是造假漏洞,而恰恰證明了真偽,長期沉積香灰才會有這種效果。
這款花瓶其實非常好辨認,我十多年前出版的一本《遨游成化年》,里面有介紹過這種花瓶的里面會藏著密碼,當時我舉例的是另外一個瓶子,說的密碼是暗刻,在花瓶內部葉子右側。
而這個花瓶是在外部蕉葉下方,艷色遮蓋,但是紫光燈能看到,暗刻“成化年制”存世不會高于十件。
2022年香港蘇富比一件成化暗款青花“嬰戲圖”梅瓶(殘損修復)拍出2.3億港元。
正常按照這個稀缺度和歷史文化加成,可以估價1.3億,不過這個蘆葦莖稈摩擦導致口沿青花剝落約0.6cm?0?5,市值損失3000萬元以上;這個瓶子之前應該裝水了,長期注水使胎體吸水率升至5%,正常成化瓷吸水率<0.5%,誘發隱性開片,市值損失4000萬元以上。
大約估價6000萬左右吧。”
沈院長身體往后一倒,馮浩給接住了。
干爸的小身板,還挺沉的。
沈中林本來就是看熱鬧的,他沒有想到真有真的,居然還這么值錢?這,沒虧?最后還賺了?想想當年花那么多錢,還特意買了一套房子裝這些東西,最后房子賺了,東西是全虧了,當做花錢買教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