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聞言忍不住搖了搖頭,“文明制定的法律,確實應該為絕大多數人民而服務,
但人民的意志體現,也就是輿論,對于執行法律而言并沒有多大益處。
輿論建立在現有證據之上,是情緒化的,可以被人為引導,隨時有可能發生改變,
前一天輿論山呼海嘯要求釋放嫌犯,
后一天因為新證據的出現,輿論又山呼海嘯要求立即處決嫌犯。
假設調查過程中,能清晰找出所有證據、還原案情原貌,假設公眾都能理性思考,深思熟慮,
那么按人民意志來審判,并沒有什么問題。
但在實際調查過程中,有太多因素干擾,根本不可能做到完美還原案情原貌,
所以輿論直接干涉裁決并不可取,正確的做法,是讓輿論推動法律的完善。”
“哦?”
李昂心中一動,瞬間發現了蜜蜂話語中的問題,
指導騾子問道:“就連冥府,也無法還原案情原貌么?我還以為,冥府會有某種道具,能夠完美再現魂靈的一生。”
“你的思維很快。”
蜜蜂張開了嚼吸式口器,做出了“微笑”的表情,“冥府是有這種道具沒錯,
不過這就要涉及另一個問題,即公眾意志的范圍是否該局限于人類。
這一點我們稍后再討論,
你不放繼續講下去。”
“好的。”
騾子同樣笑道:“若從為人不齒但實際存在的功利主義角度出發,法律希望所有人都能活下去,
如條件不允許,則應保證大多數人的性命都能得到保護——四人行為無罪。
若從務實角度出發,此案中四名探險隊員完全可以等到有人餓死再吃尸體,或者先吃自己的身體,如腳趾等不關鍵部位,
他們還有力氣殺人,也就是說并未陷入到生死兩難的絕境,不符合緊急避險法律的要求——四人行為有罪。
若從道德角度出發,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法律制定者、法律代行者自己也是人,在該困境下很可能做出與探險隊員同樣的選擇——若自己都做不到,則不能苛求別人做到,四人無罪。
若從維護法律尊嚴的角度出發,嚴懲犯罪行為能夠威懾潛在的犯罪者,進而維護社會秩序,如有用心險惡者故意制造類似洞穴困境,放任行為有可能會導致更大規模的犯罪——四人行為有罪...”
“等等!”
蜜蜂出言打斷了騾子的話語,他前傾身子,前所未有地認真問道:“凱文先生,圍繞這一案件您可以例舉出無數種觀點,
但我更想聽,您自己的意見。”
“我?”
李昂低頭思索,想著如何發言,才能符合凱文律師這一人設。
良久,他才抬起頭來,斟酌說道:“人類永遠是有局限的,永遠無法超脫自身、所處環境、時代等因素,來看待問題。
由于這種局限永恒存在,
一個優秀的法律工作者,必定無法做到道德、公平、正義的完美平衡,
只能退而求其次,將一部分責任交付給其他人。
其外在表現,
就是一些法律人變得機械呆板,麻木冷漠——也就是所謂的,法律學的多了,就會逐漸失去人性。
甚至,有些無良無知法律人會驕矜傲慢,自詡高級,脫離群眾道德,
并以脫離群眾道德為傲。
就我個人而言,我沒有能力給出完美的判決。”
“這就是您在深入分析之后,給出的答案么?”
蜜蜂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那么,
如果我們能賦予您,超越人類的視角與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