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鹽業承元制,百姓是沒辦法私下販賣食鹽。
想販賣食鹽,需要從官府取得鹽引。
大多數人不會考慮做終端銷售,他們沒這個啟動資金去在應天府租賃鋪子,更沒有錢,去問朝廷購置鹽引,以及從鹽商手中購買原鹽。
但做不了終端銷售,并不意味著不能做食鹽生意。
現在朝廷對食鹽施行兩種政策,一種是民制官收商運商銷的“開中法”。
另一種是民制商收商賣的“綱法”。
換句話說,大多數人完全可以走另外一條路,完全可以自己提煉食鹽,然后將食鹽販賣給官府或者商人!
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而朱長夜,也打算走這一條路。
他有朱雄英這個關系,更是朱元璋親爹,弄個鹽引挺簡單的。
但弄了鹽引,誰來賣?
只能是天云觀弟子了,自家弟子賣鹽的事傳出去,天下間如何看待龍虎山?
雖然朱長夜不在意那些虛名,但他身在掌教這個位置上,加上老天師對他有恩情,所以有時候就得為龍虎山的名聲考慮。
自家天云觀弟子是不能去賣鹽的,那么剩下的,就是把鹽賣給官府和有鹽引的商人。
商人,之前的蓉城之禍朱長夜看在眼里,自然不會賣給他們。
所以朱長夜打算,讓人把鹽賣給官府。
而由于觀里沒錢,再加上明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差的時間緊急。
所以朱長夜一來是讓天云觀弟子們記住制鹽,另一方面則是找人….借錢。
他讓朱柏帶話回去皇宮,就說需要兩千兩白銀。
如今大明國庫收了一些商稅起來,雖然富裕了,但整體還是偏窮,很多部門都找朱元璋要金銀,但朱元璋大多都給否決了。
可在聽到自己老爹要兩千兩白銀,朱元璋二話不說,直接給批了過去。
并且還讓錦衣衛使毛驤,親自護送這兩千兩白銀。
一個時辰后。
裝有兩千兩白銀的馬車,抵達天云觀。
毛驤和天云觀弟子交談后,就把這些金銀留下,自己則帶人回去皇宮。
而這筆錢的到來,也讓朱長夜稍微松了口氣。
與此同時。
也有天云觀弟子,按著朱長夜的吩咐,用馬車帶足足五十斤食鹽,往轉運鹽使司而去。
在轉運鹽司前他停下了,找了一個有商籍的外門弟子,讓他把鹽運過去。
大明對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分的很是明確。
你士大夫就該干士大夫的事,農就干干農的事,商人也只能干商人的事,分工明確,不得逾越。
也正因此,若是這位沒商籍的天云觀弟子進去,那么不出一刻鐘,他不僅鹽沒賣出去,還要被官府給抓了。
只因他沒商籍,卻干著商人的事情。
該抓!也必須抓!
所以。他讓有商籍的外門弟子過去。
龍虎山外門弟子找到轉運使的吏目,告訴他來意之后,轉運使吏目檢查了外門弟子的商籍,便道:“現在鹽價三分七里,盡快拉來。”
短短幾天,鹽價又在上升,看得出來國朝對食鹽的需求多么緊迫。
外門弟子點頭,恭敬行了禮,然后便把牛車駛入轉運司。
吏目驗收食鹽,看到這雪白無瑕精密細致的食鹽,他忍不住倒吸口涼氣。
“這是好鹽?”
外門弟子點頭。
那吏目更加震驚,用手舀了一點放在嘴巴里,像后世嗦粉的一樣,隨后雙目猛地瞪大:“好鹽!您稍等!”
吏目說完,便急急離去。
沒多時,一個身穿綠袍的官吏走來,看到這潔白無瑕的鹽巴,他也愣住了。
“小郎君,這鹽巴不錯,您哪兒來的?”
外門弟子笑笑,并沒回答。
師兄師姐交代過他的,來這里要盡量隱瞞身份。
那官吏訕訕一笑:“本官唐突了,這樣,你的這些鹽巴,我轉運司按照四分收,日后你若還有,可以直接送到轉運使來。”
這是又高于市場將近五厘錢了,足看出轉運司對朱懷這批鹽巴的鄭重。
外門弟子點頭:“好!”
那綠袍官吏一喜,直接讓吏目去過稱,最后交給外門弟子二十兩白銀,并且走之前還不忘叮囑外門弟子,下次可以繼續賣給轉運司。
這些鹽巴,完全可以當做貢品送給皇宮,如此珍貴的細鹽,他們當然不會拿到集市上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