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
朱元璋嘴角勾起笑容,咱爹對這些調查的倒是很精確嘛。
趙仁剛要開口,朱元璋便道:“不要和咱說廢話!”
“吾皇萬歲.…”
朱雄英有點驚愕的看著他,爺爺果然博聞強識,對大明這些地貌風俗,真比自己了解太多了….
“那就且按四千里地算,發向目的地總該需要有憑據吧?這個憑據,師尊是將他叫郵票。”
難不成,爺爺是把那紙張內容當真了?很真很真?
他沒想太多,應了一聲,便跟著朱元璋朝宅院走去。
錢財之外,朱元璋考量的還有更深更多的其他事。
朱雄英有些犯迷糊。
朱元璋暗碎了一聲朱雄英,隨后打開查看是寫啥東西。
等錦衣衛走去,朱元璋則背著手站在院外的寒風之中。
朱元璋沒有回答,反而是反問道:“大孫,咱問你,你師尊說將江南驛站從官用,改成官民通用,那若是出了緊急的軍政大事,當如何?”
北疆的驛站作用多大,朱元璋心里有數。
解縉聞言,嘴角一抽。
此刻,
朱元璋點點頭,這話說的倒也在理。
朱元璋沒好氣的罵道:“去你大爺的!你懂不懂啊你,應天府二百二十一萬戶,合計人口不過五六百萬,什么幾千萬?”
商稅很豐厚,他朱元璋執政這么多年,并不是個看不出來。
傅友文則繼續道:“但不可否認,驛站發展至今,于江南之地卻有許多閑置,白白耗費國家財政支出,譬如陛下剛才說的,將驛站開放成客棧,此妙矣。”
朱元璋看著他,道:“說說看法。”
這就讓他陷入糾結之中。
朱元璋閉目沉思,在等著傅友文、詹徽和兵部尚書趙仁覲見。
朱長夜搖頭:“老頭子我一把年紀,很多事都忘了,很多事也不能做了,但看人這事,隨年齡增大而更看的準。”
很多人不理解,總會質疑朱元璋為什么這么蠢,為什么一味的抑制商業。
朱雄英再問。
朱雄英不糾結,隨手翻看老爺子送來的兩本書,一本叫《欽依直隸均平錄》,還有一本叫《洪武會計錄》。
“這是,嗯?咱爹的字跡。”
去見兒子朱元璋。
更是始終念著。
解縉深有感觸。
“解先生,貧道有些事,想和你交待一下,你若能聽得下去就聽,聽不下去可以當貧道沒說。”
“縱然民間百姓,讓人帶信件去異地,都會給帶信人一些臘肉、雞蛋等等禮品,現在更是成了帶信給錢的風氣。”
朱長夜并不在意,笑著轉移話題:“想來是重八那孩子,告訴你有關于我的身份,那孩子也真是的,有些事就不該說。”
能給旁人捎帶信件的,誰人不感激?就算是敵軍,看到這些民間帶信的腳夫,也不會輕易殺害,這是失民心之舉。
二十四年時間內,朱元璋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可他找不到切入點。
但當下的政治體制,不足以讓朱元璋大力發展商業。
并不是!
至少在這十幾年內,社會體制決定了朱元璋,必須將他的執政重心放在農業上。
三位大臣來到謹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