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的,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在朱雄英腦海中誕生。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欲言又止,開口道:“你說吧,有啥想說的,說說看。”
朱雄英點點頭,對朱元璋道:“既然這些貪官污吏殺不完,那能不能嘗試著提前預防?”
朱元璋來了興趣,瞇著眼道:“繼續說說看,怎么個提前預防法?”
朱雄英道:“我記得師尊說過此類問題,譬如獨立于都察院之外,再設一部,專門負責監察天下吏治,肅清吏治清明。”
朱元璋沉思一番,道:“你師尊問你沒,怎么設置,設何職權?”
朱雄英想了想,開口道:“都察院可風聞天下,大到貪腐謀反,小到官吏作風,一經發現,便可上陳。”
“師尊說,可以試著設一個專門只是負責監察吏治的衙門,以其監督官吏貪污腐敗。”
這種設想,就和后世那種廉政公署差不多。
是朱長夜無聊時和朱雄英說的。
或許連朱長夜都沒想到,朱雄英竟然把這事給記了下來,而且因為朱雄英修仙的原因,記憶力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記得都很清楚。
朱元璋繼續問道:“他們有處置之權?”
朱雄英回道:“當有,因此才能震懾地方官吏。”
朱元璋閉目沉思,朱雄英則小心翼翼看著他,補充道:“當然,師尊提過,這衙門不是說建就建的,還需要許多肱骨大臣商議。”
朱元璋卻是睜開眼,壓著手道:“厲害!”
朱雄英一喜:“您老也認同?”
朱元璋沒好氣的道:“我說你師尊厲害!敢想敢做,敢于推陳出新,這是好事兒,守舊的思想要不得,有了只會退步。”
“但咱得問問,這說的獨立于政體之外的衙門,是不是取代了都察院?他們也有執法權,是不是也取代了三法司。”
“按照你師尊的設想,這衙門內部,是不是還要配備衛所兵以為緝拿之事?”
“常言說,宋亡于冗官,你師尊此舉若是設下來,朝廷的官吏體制會漸漸擴充。”
“宋人也是這么想的,遇到問題,就想著多設衙門,樞密院替代兵部,三司分財權,乃至于兵部、戶部等各衙門養了一批閑人,生生的將大宋給吃垮了。”
“宋朝經濟如此繁饒,饒是如此,都因為冗官問題逐漸滅亡。”
“咱長說以史為鑒,那么如果咱大明也開始效仿舊,多設各種衙門,分散原本衙門的職掌,現在看起來沒什么,久而久之,官員推諉,養閑白供等等一系列問題就會滋生。”
“這些,都考慮過嗎?”
朱元璋若無其事的盯著朱雄英,隨口便是結合宋史,將當下國體給分析的一針見血。
他對宋史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并且還把修學宋史,告訴每一位大明子孫,同時也是大明子孫的必修課。
朱雄英有些驚愕的張開嘴:“這個么.…師尊倒是沒說過如何解決。”
誠如他自己想的那樣,很多事,師尊的想法都很好,他聽起來都不錯,所以提了出來。
可要是放在大明,依舊與國體不符。
“咱皇帝殺貪官不錯,但盡管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無腦一鍋端,貪可以,但不要傷害百姓利益,干吏和貪官,其實你爺爺更喜歡貪官。”
“啊?”
朱雄英撓撓頭,有些狐疑的看著老爺子:“您老不是說最恨貪官?”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