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愣了愣,眼中帶著幾分狠厲,冷聲道:“好戰者,必食其果也!讀書人不敢反對!因為曾經,北疆有萬萬同袍慘死在這群人的鐵騎之下,若誰說三道四,定是會觸犯眾怒,大明的百官,是非大義還是能分清楚的!”
朱元璋將此事記在心里,至于需要耗費多少錢財,還是需要戶部給予預算,若是耗費太多,就算朱元璋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錢,談建設,就是扯淡!
朱雄英似看出了老爺子的憂心,道:“擔心錢財?您老不是說驛站才收八十萬兩白銀么?”
朱元璋苦笑:“不提這個還好,這么一說,咱倒是又想起來了。”
“雖然驛站的收入高到驚人,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都一一暴漏起來。”
“因為朝廷多點多地建設驛站,導致人手短缺,武昌、湖廣等地作為中轉站,每日堆積貨物太多,乃至于驛卒、幫工等各種人手短缺,管理上也開始雜亂無章,若不及時遏制,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大亂。”
朱雄英無語道:“爺爺,之前不是就考慮好如何后續管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你也沒和咱說,這玩意會這么厲害啊,各地百姓每天像瘋了一般郵寄貨物,這是誰也始料未及的。”
朱雄英道:“可是師尊提醒過我,我爺和您老提過。”
“咱不是沒想那么多么?”朱元璋也有些無奈。
當初朱雄英聽到朱長夜說此事,會很需要人手,記在心上。
便和朱元璋他們預警過,說此策一出,恐怕會瞬間帶動商業繁榮,需要朝廷多增派人手,越多越好。
那時候朱元璋覺得浪費錢,便小家子氣不舍得雇傭太多的驛卒幫工。
“這是咱的疏忽,小瞧了你。”
朱元璋嘆了口氣。
朱雄英板著臉上,反倒是有些囂張起來了,開口道:“爺爺,不錯不錯,知道錯就好,下次要聽我的,不然吃虧的不還是您老自己么?”
“反正師尊說的,肯定都不會是錯的,您也應該堅定不移信他老人家。”
隨著和朱長夜相處久了,朱雄英現在就是朱長夜投稿小迷弟,朱元璋這個朱長夜兒子都比不過!
朱元璋一巴掌,拍到朱雄英腦子上:“臭小子,小小年紀,裝深沉編排老頭子,該打!”
“啊!疼!”朱雄英捂著頭。
朱元璋霎時心疼壞了,急忙道:“咋了咋了,咱沒用力,讓咱看看,你這小子知道咱手勁大,怎么不知道躲?”
朱雄英淺笑:“沒有,沒想到吧,逗您老玩兒的。”
“你大爺的,小兔崽子不得了了!敢騙老家伙了!”朱元璋揚起拳頭做威脅狀。
朱雄英縮了縮脖頸,訕訕笑笑,這才正色道:“其實幫工驛卒這些,應當都耗費不了多少錢。”
“大頭應該….還在修建道路上,對吧?”
這些郵寄的貨物信件,不可能全走運河漕運,很大一部分還是要走陸地走。
現在大明的官道多是土路,長期以往,路面一定會變的坑坑洼洼,若是不施修,道路會越來越難走,運輸的效率也會越來越慢!
所有的國策,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一定會牽動其他問題出現,譬如驛站的改革,一定會牽動到道路的重修。
這些事,無一不是相輔相成,然后促進國家生產力發展旺盛!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