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著道:“你小子,和詹徽想到一塊兒去了,所以朝廷需要用這一批驛站的收入,反過來投入絕大部分去修建官道。”
“如此一來,能分多少去北疆修建長城,就未嘗得知了。”
“如果官道修路耗費錢財太多,那北疆長城工事就只能暫緩擱置。”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事有輕重緩急,國家現在處處需要錢,有些事只能暫且擱置。
以前朱雄英還沒感覺,當現在真的開始批閱這些沉甸甸的奏疏的時候,一大堆問題就會隨之而來!
不過朱雄英始終認為,無論是修建國內道路還是北疆長城工事,都一樣的重要,一樣的不能擱置。
“我有個想法,爺爺您且聽聽看。”
“既然江南湖廣之地修建官道,那么為何不能讓民間大士紳大地主,去反哺到朝廷身上?”
朱元璋好奇的道:“怎么個意思?”
朱雄英清理了一番思路,道:“江南的士紳有錢,他們隨便拿一點出來,一段段的修,每修建完成一段道路,可設石碑言明捐獻者功績….嗯,就和當初修建新安江的道理一樣。”
朱元璋目光如炬,面容漸漸有些肅穆,正色糾正道:“孩子,這個道理,不一樣。”
“新安江修建,是關乎數萬百姓生死之大計,是江浙百姓齊心協力抗災之成果,多有義舉。”
“而你此策,無外乎就是朝廷在伸手要錢,咱們是一個國家,一個朝廷,要是開了這個口子,怎么再堵住?”
“治民于寬仁,現在讓百姓集資修官道,要是以后打仗,治災,修城,乃至于所有耗費錢糧的事,是不是也要朝民間集資?如此一來,咱大明朝廷和強盜啥區別?”
“你設想是好的,這點咱承認,可江南的那些大士紳大地主,他們愿意出錢么?最后的負擔,一定會轉嫁到老百姓身上,他們有的是辦法做出這種自己得利,損害百姓的事,你知道么?”
“困擾大明富強的,不是善良的百姓,而是那些貪得無厭,想方設法從百姓身上吸血吃肉的大士紳大地主!”
朱雄英嘆了口氣,有些不以為然:“這些大地主大士紳,手能觸這么長么?”
朱雄英不敢茍同。
朱元璋笑笑,開口道:“趕明爺爺帶你去看點東西,你就會有感悟的。”
….….
夜風冷冷。
夜深了。
奏疏批了大半,朱元璋默默起身,給朱雄英端著一壺蜜茶過來。
輕輕拍了拍昏昏沉沉的朱雄英肩膀,朱元璋笑道:“累了吧?”
突如其來的關心,讓朱雄英備受感動,朱懷接過蜜茶,喝了一口,笑道:“不累!”
老爺子點點頭:“不錯,那提提神繼續批!”
啊?
咱開玩笑的,您老當真了啊?
朱雄英一副苦瓜臉。
朱元璋哈哈大笑:“瞧你這啥臉色,早些去休息!早些休息早起來然后去你師尊那兒學東西。”
“況且,國事催人老,哪有人操勞這么多事還不累的?操心的人容易老,別批太晚,勞逸結合。”
朱雄英有些幽怨的看著朱元璋,沒好氣的道:“爺爺,您老也學會打趣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和年輕人待著時間長了,當然要改變改變朝氣的思想,不然不顯得老氣橫秋暮氣沉沉的?”
“回吧,把奏疏帶回去,多研究怎么處理最好。”
朱雄英笑著道:“那成,奏疏批了一大半了,剩下奏疏我都帶回去,那我先回去睡了,爺爺您也早些睡吧。”
朱元璋點頭:“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