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心翼翼的道:“京畿內的稅收,大部分已經收上來了,外省的稅收,此時也在抓緊運到應天。”
朱元璋沉聲嗯了一下,看著傅友文道:“淋觴踢尖這事,傅卿家知曉一二么?”
傅友文渾身一震,心里有種不祥的預感。
這是地方官府斂財的一種方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作為戶部侍郎的傅友文,當然門清。
不僅傅友文知道,站在武英殿的群臣,誰不清楚?
這些人可沒少斂財,官府怎么私自斂財的,他們比傅友文還清楚。
聽到老爺子說這事,群臣心里皆都一顫。傅友文忙道:“回皇上,微臣知道。”
朱元璋面無表情的道:“哦,你告訴咱,這些糧食,是不是地方官府在吃百姓的肉喝百姓的血?”
傅友文硬著頭皮道:“回皇上,是的,可是….”
“可是地方官府也有自己的難處,許多流外官吏部都沒有造冊,官府又需要有人管理城鎮鄉村,地方官府不得不聘請一些流外官,這都需要官府自給自足,可撥下去的那點預算,根本不夠官府開支,所以……”
朱元璋看著他道:“所以就要從百姓身上弄點錢來維持地方官府開支?”
傅友文忙道:“臣知罪!”
吏部尚書詹徽也忙道:“微臣知罪!”
朱元璋揮手:“咱不要你們知罪,發現問題就將問題給解決了,你們都說說,有沒有辦法?”
朱元璋給的威壓實在太重,對于御下這件事,朱元璋是一個十分合格的政zhi家。
群臣垂頭不語。
如果火耗歸公和淋觴踢尖這種富有明朝特色的斂財方法能解決,他們早就提出合理的對策了。
問題是地方官府也需要錢,久而久之大家都心照不宣了。
除非國家有足夠的錢財,將流外官的俸祿也納入到供給之中。
可國朝沒這么多錢去供養這么龐大的流外官。
“臣等,知罪!”
群臣緘默垂頭。
武英殿氣氛有些詭異,朱元璋將題本遞給鄭和,鄭和立刻會意,將題本交給傅友文。
朱元璋道:“這封題本,你們都傳閱看看。”
傅友文接過來,題本上字不多,也沒過多廢話。
他快速閱覽之后,傳給詹徽,再傳給李原,一步步傳下去。
群臣看完,臉色都有些怪異,不動聲色的對視一眼。
傅友文站出來,道:“臣斗膽,敢問陛下,此題本是何人所奏?”
朱元璋沒回答:“先說說意見。”
傅友文沉默片刻,道:“郵驛在收百姓的寄出時信件和貨物時,需按規定收一筆錢,這筆錢一分為二。”
“雖說不多,但數目龐大,其中利潤,臣等已經知曉斐然。”
“隨著郵驛的壯大,單純的驛站滿足不了百姓的需求,吾等便以民間商賈腳夫入資,動用民間力量運輸。”
“故而錢財一分為二,既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收入。”
“商人從中攫利自是不小,如果加征一筆河船稅和城門稅,在征稅地繳納,如此不是多征商人稅收?”
“國朝怎可與商人攫利?此舉不是亂了國本?”
傅友文說罷,詹徽出列:“傅大人,汝此話不妥,凡政事,皆看出發點是何,若只看一體,豈非盲人摸象只得一體乎?”
“這題本的最終出發點,是為了增加地方官府的收入,從而達到取消火耗歸功和淋觴踢尖這種疲疾。”
“這是為老百姓辦實事,怎能說是擾亂國本?竊以為這是在固國本,非但百姓不會反對,還會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