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大哥少接觸教學國本之事,請爺爺饒恕大哥失言。”
朱允炆對朱元璋求情。
他不傻,看似替朱雄英求情,言下之意就是篤定出朱雄英的錯誤。
朱雄英接觸過許多這些事,老爺子也不是傻子,這點小計謀小心思,除了彰顯你格局之小,還能有什么用?
男子漢大丈夫,像個女人一樣動這點小心思,如何能成大事?
朱允炆確實,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
他的特點很鮮明,縱觀整個洪武、建文兩朝的史料。
會發現朱允炆性子柔弱、善良、寬厚仁愛。
看似他似乎,具備一個君主所有的美德。
如果在太平年間,這樣的皇帝即便無所作為,也會被后世史學家大書特書。
可現在,并不是太平年間。
北疆有個梟雄,正在虎視耽耽的窺視著江南的繁華!
同時,揭開朱允炆的一切美德之后,會發現他驚疑、懦弱。
躊躕,目光短淺。
在建文消藩,他屢次聽從齊泰之流的妖言惑眾,他的建議是從消藩如朱棣開始消亡。
可齊泰等人,卻建議從弱到強,溫水煮青蛙,朱允炆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聽從文人的建議。
可如此一來,
除了給朱棣這些強藩,更多的準備時間,沒有一絲絲好處!
他執政期間。
對文人們的信任,到了極點,對武人們的防備,也到了另一個極端。
從而導致建文時期,如徐輝祖這些虎將他不敢用,如李景隆這些紙上談兵的人,大用特用!
盛庸鐵鉉之流,屢次戰勝朱棣,卻一次次被文人彈劾,最終建文不予信任,導致君臣離心。
平安、耿炳文之流,更是被建文親手推給了朱棣,讓建文朝廷的武將日漸衰敗。
不過眼下,對朱雄英來說卻是個機會。
朱雄英順著朱允炆的話,開口道:“二弟說的不錯,大哥見識卻是短淺。”
“我決定在東宮好好讀書自學,作為年長者,卻不能給諸位起表率,皇爺爺,孫兒慚愧,待修習完畢,才重入國子監,請皇爺爺恩準。”
朱元璋微微看了一眼朱雄英,見這小子眼中神色閃爍,倏地明白了什么。
這個臭小子。
心機。怎么這么多!
不想進學就不想進學,還故做出如此謙卑之舉!
齊泰一笑,道:“皇長孫殿下此言,到也不無不可,微臣倒是茍同。”
朱允炆也對朱元璋道:“皇爺爺,大哥知錯能改,此大智也,請皇爺爺恩準。”
朱元璋心里有些好笑。
這兩人被這小子玩弄于鼓掌之間,偏還一點沒有覺悟。
“噢,你真這么想?”
朱元璋狠狠瞪著朱雄英。
很顯然。
老爺子讀懂了自己,朱雄英硬著頭皮道:“回皇爺爺,是的。”
“那咱,就成全你。”
話音剛落,聞風而來的劉三吾和方孝孺等夫子,急促走來。
“皇上。”
幾名夫子趕緊道,“皇長孫殿下聰慧,正是補習學間之時,吾等身為人師,豈能因為皇長孫學問不精,就此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