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和兩人進了辦公室,示意他們坐下,嚴肅道:
“這是絕對能做到的。當然,需要用到一些手段。首先,要制作一批更精密的測量工具。”
加曼立刻道:“您是說,類似螺旋測微儀那種。”
約瑟夫點頭:“沒錯。然后要由您帶領最優秀的工匠,制定火帽槍的《生產工藝標準》,《產品執行標準》,《質檢標準》等標準,甚至連工具擺放位置,最好都有統一標準。”
“哦,這些標準的含義我回頭會讓人寫成詳細的文件交給伱們。”約瑟夫繼續道,“等標準制定之后,就要對工匠們進行統一的培訓。
“所有人在制作零部件時,必須使用一樣的工具,以同樣的測量方法,嚴格按照各種標準文件進行操作,嚴格禁止按自己的意愿改動其中任何一步。
“制作完成的零件,會交給專門負責質檢的人進行測量,如果超過公差,則零件作廢。
“這樣生產出來的零件,從材質到尺寸,幾乎完全一樣。最后即使將零件交給不懂技術的工人,也可以將其組裝成一支合格的火槍。”
兩名主管頓時瞪大了眼睛——王太子殿下的辦法聽起來雖然匪夷所思,但仔細一想,卻非常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按照這種方式生產,那么只需要少量熟悉所有工藝的工匠進行標準的制定,其他工匠只需按照標準一步步執行就可以。
可以想見,這樣生產速度將大幅提高,而培養工匠卻變得簡單得多!
王太子是怎么想到這么絕妙的辦法的?神眷之子果然名副其實!
約瑟夫又向他們大致講了講“公差”、“質檢”之類的概念,最后道:
“工匠們對新的生產模式可能沒那么容易接受。在執行的初期,產量甚至還會降低,但只要堅持下來,就肯定能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這段時間我會跟你們一起,制定所有的生產標準,并幫助你們進行工匠的培訓。”
約瑟夫忽然想到,或許應該在機床廠、蒸汽機廠等工廠也推行標準化制度,甚至推出國家級的產品標準來。
不過,這又會牽扯到度量標準化的問題。
要知道,眼下法國各地不論是量長度,還是重量什么的,所用的單位那是五花八門,甚至同樣一個單位“米”,法國南部和北部的工匠所量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
當然,歐洲其他國家更是如此。
而想要在國家層面上推進工業化,統一度量標準那是最起碼的要求。
小作者在此懇請讀者老爺們多多訂閱,多投月票,多多留言!小作者感激不盡,您的支持就是我碼字的動力!
(讀者群1036217580,歡迎大家入群,一起聊天討論。)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