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隊前進的方向上,要提前派人通知將要路過的村子準備糧草。這就需要對糧草消耗量進行非常科學的計算。
征集到的糧草又要如何快速分配給連隊。
以及被征收了糧食的村落要如何通過當地行政調撥糧食,以免出現農民自己不夠吃的情況。
對于這些,約瑟夫也只是從前世看過的紀錄片里了解過大致原理,具體的補給條
例還需要軍官們不斷從實踐中完善。
不過這套后勤機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拿皇就是因為依賴就地補給,而在貧瘠且到處充滿敵意的俄羅斯吃了大虧【注2】。不過約瑟夫作為后來人,自然也會主動去避免類似的情況出現。
安德烈只得無奈地送走了警校的教官,自己則召集手下軍官們,開始琢磨是否也讓自己的軍隊采用這種就地補給的后勤模式。
這也是約瑟夫讓穆蘭兵團前來和警校生進行演習的目的之一。作為他能夠信任的軍事力量,他也希望安德烈能從警校生這里學習一些先進的理念,從而提高部隊的戰斗力。
距離離開圖西鎮5天之后,警校生軍團順利抵達巴黎,搶先“占領”了演習預設的高地,接著又對附近進行了詳細的地形測繪。
安德烈這邊則又走了足足4天,才氣喘吁吁地趕來,所面對的是已經被“敵軍”布置得固若金湯的防御陣地。
不過安德烈到底是在戰場上錘煉過的老手,面對極為不利的局面,仍是冷靜地召集麾下軍官商討并布置了對敵的戰術。
第二天天亮,穆蘭兵團便在警校生的陣地前集結,擺出了三層的步兵線列。
遠處觀戰的貝爾蒂埃收起了望遠鏡,有些遺憾地對身旁的迪布瓦嘆道:“學員們錯失了最佳的進攻機會。”
后者點頭:“是啊,昨天下午穆蘭軍剛剛進行了急行軍,是最為疲憊的時候,如果那個時候對他們發起強攻,很可能一舉獲得勝利。”
貝爾蒂埃道:“他們還是舍不得放棄到手的有利地形。這些年輕人雖然充滿了干勁,但仍舊很欠缺實戰經驗啊。”
很快,安德烈下令正面的步兵發起了強攻,同時穆蘭軍的3門六磅炮在西側略為高一些的土丘上發出怒吼,掩護步兵的沖擊。
不過警校生這邊早有準備,火炮立刻予以還擊。因為警校的火炮位置更高,而且還有一門八磅炮,所以射程更遠,很快就壓制住了對面的炮兵。
雙方的步兵的距離逐漸縮短到了100步之內,警校生那邊的線列陣首先發出了齊射——他們占據高地,且火帽槍的射程較遠,先手開火是沒有問題的。
雙方士兵用的都是松木制成的彈丸,受到火藥沖擊立刻就會碎散,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但刺耳的爆鳴聲,以及漫天的硝煙仍是令所有士兵的腎上腺素飆升,如同親臨戰場。
穆蘭兵團又前進了一段之后,也開始還擊。一時間槍聲更加的密集,不斷有人被判為“陣亡”而離開戰場。
令安德烈非常驚訝的是,那些年輕的警校學員的射擊水平一點兒不比他的老兵差,甚至在火帽槍的加持下,射擊速度始終比他這邊快兩拍。
隨著穆蘭軍不斷減員,前線的指揮軍官終于撐不住,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警校生的陣地中立刻升起了藍底,帶著王太子徽記的旗幟,隨即各連的鼓手和旗手向前三步,急促的進攻鼓點聲響起。
警校生步兵立刻向前推進。
遭到攻擊的穆蘭軍潰散的速度更快了幾分,不多時,他們的第二道線列陣便暴露在對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