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搖頭道:
他說的奧斯曼人就是突尼斯禁衛軍。其實,關于對禁衛軍的仇恨,不用他怎么煽動,屋里的人便已紛紛點頭。百余年前,奧斯曼禁衛軍入侵突尼斯時,自然伴隨著大量的掠奪和殺戮。
就在“精法”們興奮討論的同時,約瑟夫正乘著他的船型馬車前往蘇薩北部。
“這可真是太好了!”
“人們或許不會為了復仇而挑戰強者,但卻會為金幣鋌而走險。”約瑟夫微笑望向遠處的清真寺,“這就是我去找阿拉義長老的目的。”
樣貌和藹慈善的老者卻仍是猶豫著拒絕了,并在禮貌地告辭之后,率隨從返回了那座高大的清真寺。
喬安看著阿拉義離去的背影,低聲道:
按照王太子的計劃,首先是要讓突尼斯土著感覺有“羅馬同胞”撐腰,然后讓他們回憶起對禁衛軍階層的仇恨,而后“揭竿而起”,造禁衛軍的反。
“放心吧,這種事情不會出現。”希拉達言之鑿鑿道,“不瞞諸位,我和法國的高層接觸過。他們人都很好,很文明和包容。他們是要幫助我們實現自治,保證不會逼迫我們做任何改變……”
要知道,作為突尼斯的統治者,禁衛軍手中掌握著突尼斯巨大部分的財富。隨便抄一家禁衛軍高官,就足夠幾個柏柏爾人大部族吃好幾年的!有這么大的利益驅使,又有宗教領袖的號召,突尼斯土著還能不跟禁衛軍玩命才怪。
當然,如今的突尼斯禁衛軍雖然大多腦滿腸肥,戰斗力低微,但仍把持著突尼斯絕大多數的武器。土著們想要挑戰他們,就只能向“羅馬同胞”求助武器和經費,從而產生更為緊密的感情與利益“羈絆”。
這就是約瑟的“獻祭”方案。
然而,謹小慎微的阿拉義長老卻再次拒絕了他的建議,并客氣地暗示年輕的大人物不要再來了。他作為一個柏柏爾人,能在奧斯曼人把持的突尼斯宗教界屹立不倒,靠的就是這份不出頭、不冒險的謹慎。
喬安目送老者離去,泄氣地看向王太子,正準備詢問接下來要怎么辦,卻見殿下轉頭問身后的兩名“侍衛”:
“怎么樣?有把握嗎?”
那兩人簡單地點頭,而后立刻返回馬車上,取出炭筆和畫夾開始進行素描。
十多分鐘后,喬安便在他們的畫紙上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阿拉義長老的樣子。
“殿下,您這是要?!”他驚訝地看向一旁的王太子。
“既然阿拉義長老不同意,我們就幫他同意好了。”約瑟夫朝他狡黠一笑,接著命令車隊前往幾條街外早已備好的房舍里。
兩名畫師進了屋,立刻擺開架勢,掄起全套油畫工具繼續他們的畫作。
約瑟夫看著二人忙碌的身影,不禁感嘆道:
“王后陛下讓我將專屬畫師都帶來,還真是料事如神啊!”
幾天后,
一副阿拉義長老神色肅穆地揮手號召信徒們驅逐禁衛軍強盜的油畫在突尼斯各地瘋傳。
油畫的上方還有個帶銳角的橢圓框,里面寫著:趕走奧斯曼人,從他們那兒奪回的財富,除了土地都歸聽從號召的勇士所有。
那個銳角的尖端指向畫上阿拉義的嘴部,讓人一看就明白這是他說出的話。
每個省都有大量的油畫流傳,而用石板印刷出來的,色彩單調的阿拉義長老就更有上萬份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