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天之后,整個突尼斯就都知道了阿拉義向奧斯曼人“宣戰”的事情。
這個辦法,約瑟夫是從上次的《最后的晚餐》中得到的靈感。
既然受教育程度高出突尼斯很多的法國人都篤信油畫上的東西就是事實,那么突尼斯人應該更加深信不疑。
好在從18世紀開始,整個奧斯曼、北非的宗教界由于受到歐洲影響,已不再排斥畫像,這讓他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至于阿拉義長老會否認?
不說目前他家周圍已經被警情處帶人戒嚴,普通人很難見到他,就算他能把消息傳出去,人們是更信一個口信,還是更信如真人站在眼前般的油畫,結果不言而喻。
除非阿拉義老爺子能瞬移到突尼斯城,當眾宣布“那油畫不是真的”,否則這“宣戰”就算坐實了。
……
很快,整個突尼斯在宗教領袖的號召下,開始不安分起來。
比塞大南部,安達魯西安。
十多名四五十歲模樣的“復仇之劍”組織成員正聚于昏暗的小屋里。北側的墻壁上貼著一張阿拉義長老的油畫,周圍還擺了一圈宗教用具。
他們是一個柏柏爾人組成的反抗禁衛軍的組織,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只不過經過漫長的歲月,他們早已看不到驅趕奧斯曼人的希望,年輕人根本不愿意加入,組織眼看就要崩散。
就在這個時候,宗教領袖的“宣戰”號召來了。
這幅油畫幫他們在三天之內招收到了60多名成員,還都是二三十歲的青壯。這簡直令他們欣喜若狂。
“復仇之劍”的首領哲米勒帶著組織高層做完了禱告,立刻看向距離最近的大胡子:
“法瓦茲部族那邊怎么說?”
“哈薩尼族長同意和我們一起攻擊城鎮的禁衛軍。收獲他們占六成。”
哲米勒點頭。法瓦茲部族族人眾多,起碼能出動400多名戰士,而自己這邊則只有150來人,所以對方拿大頭倒也可以接受。哦,不,“復仇之劍”是為了向邪惡的禁衛軍報仇,才不是看上了那點兒金幣!
大胡子卻繼續道:
“只是,哈薩尼族長說他們僅有少量彎刀,其他的都是砍刀,擔心會敵不過禁衛軍。”
他說的砍刀是一種用來宰殺牲口和劈砍灌木的農具。
安達魯西安的城鎮里雖只有200來名禁衛軍,但卻擁有數十支火槍。這要真打起來,誰輸誰贏還真不好說。
哲米勒不禁皺眉。“復仇之劍”常年暗殺、綁架禁衛軍,手里卻也只有不到12支火槍,還都是老式火繩槍,根本無力給盟友提供援助。
另一名組織高層緊握雙拳,咬牙道:
“怕什么?我可以帶領勇士們,用鮮血淹沒那些邪惡的敵人!”
哲米勒斷然搖頭,就聽一旁的大胡子道:
“我聽說,有一位從突尼斯城來的老爺,愿意為驅逐奧斯曼人的戰士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