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阿爾及爾騎兵當即側仰著飛了出去,腳卻絆在馬鐙上,被戰馬拖出了數百米。
“突尼斯賤民”熟練地收槍抽出馬刀,在指揮官的帶領下繞了一個弧,撥轉馬頭朝著阿爾及爾人身后奔去。
后者吃了一驚,慌忙一起向左拉韁繩,試圖追至敵人身后。
就在這時,“突尼斯賤民”突然一個急轉,改為向右疾馳,這樣雙方就變成了一個“八”字形對沖的局面。
阿爾及爾人顯然有些慌亂,在雙方戰馬并排的瞬間,就被“突尼斯賤民”砍翻了兩人,剩下的一個人大驚失色,撥馬便跑。
騎兵對戰比的就是勇氣,誰先逃跑,基本上就會變成砧板上的魚肉——別人揮刀向前劈砍再順手不過,而想要扭腰砍向身后,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突尼斯賤民”緊追而上,跑出四五百米,便將他一刀劈落馬下。
獲勝的五名騎兵臉上盡是興奮之色,返身打掃戰場:“他們竟然沖了過來,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奧賓中士,這四個家伙夠不夠咱們升一級的?”
“嗯,布朗什剛才干掉了兩個,肯定能升中士了。至于你,你好像一個都沒撈到,就不用想了。”
“該死的!咱們繼續向前,應該還能遇到敵人的偵察兵。”
五個突尼斯打扮的近衛軍團騎兵很快上馬,繼續沿著預定戰場邊緣清剿敵人的偵察騎兵。
同樣的情況在附近到處出現,貝爾蒂埃派出了一半的騎兵,穿著突尼斯裝束清剿敵軍的偵察兵。他手里還有400穆蘭騎兵,所以毫不擔心騎兵的體力問題。
就這樣,阿爾巴尼亞雇傭兵那邊雖然察覺到有點兒不對勁,但始終認為只是突尼斯部族勢力在騷擾他們而已。
直到和近衛軍團相距不到5公里時,塞米茲才真正意識到對面是一支數千人的大軍——在毫無遮攔的阿特拉斯山荒原上,這個距離已經可以用望遠鏡直接看到對面的大軍了。
阿爾巴尼亞雇傭兵此前還處于行軍狀態,塞米茲慌忙命令轉換作戰隊形。隨著軍官們將命令傳達下去,阿爾巴尼亞人頓時人喊馬嘶亂成了一團。
和影視劇中的戰爭場面完全不同,真實的戰斗從來不是軍官一下令,士兵立刻像機器般排列整齊,惡狠狠地拿出武器開始戰斗。
18世紀的通信能力,光是將“轉換作戰隊形”的命令傳達給每一個士兵,1萬3千人的雇傭兵就足足花了20多分鐘。
等到排隊時更是混亂不堪。你擋了我的路,我占了他的位置,甚至有士兵連自己的軍官都找不到了。
而近衛軍團那邊則早已做好了準備,步兵在逼近到距敵2公里左右時,前隊停下,后隊保持縱列向兩側排開。
僅十來分鐘后,就形成了一個正面30多排的,每排近100列的隊形。
隨即鼓聲齊鳴,幾十名鼓手率先大步前進,步兵大隊快速跟上。
又過了十多分鐘,阿爾巴尼亞雇傭兵的行軍長龍才剛剛勉強聚攏在一起,近衛軍團便已經抵近至他們500米處。
側后方的山坡上,貝爾蒂埃放下望遠鏡,對傳令官示意道:“傳令,步兵展開成交戰隊形。炮兵開始射擊。”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