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們低頭看向手中的國王基金認購申請單,就見最低一檔只需要200里弗,頓時心中一松。這些貴族大多算不上富裕,維持貴族的體面需要不小的開銷,有不少人擔心動輒數千里弗起購,那還真買不起。
在仔細看過隨申請一起分發的農業服務咨詢公司運作說明之后,當場便有不少貴族在申請上寫下認購金額,而后蓋上自己的私印。
約瑟夫看著人們不斷朝基金工作人員那邊匯聚,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
誰說必須要向貴族們輸送利益,才能讓他們接受土地贖買方案?自己不但不會拿出利益,還要從貴族手里收一筆農業改革的啟動資金!
至于這種農業服務公司做大之后會損害農民的利益?
不存在的。不說絕大多數貴族只是等著分紅,根本不會涉及公司運作,相當于所有農業服務公司都是王室控股,就算是有貴族自己籌集資金,成立公司,那也要在國王基金的框架之下才能正常運作。
不論是教會對你的堆肥、育種之類的業務拖延幾周,還是戰略糧庫拒收你的糧食,都能讓私營公司立刻乖乖聽話。
即便最壞的情況下,約瑟夫也可以通過立法手段,制定最高、最低收購價,來保障農民的基本生計。
當然,僅靠這些舊貴族投資國王基金的那點兒錢,根本不夠啟動全國范圍內的農業改革。
約瑟夫不著痕跡地朝米拉波等人那邊瞥了一眼,幾名最有影響力的資本貴族立刻恭敬地欠身回應。
國王基金的大頭,正是近百名資本貴族籌集的,再加上農業銀行補充一部分,即使沒有舊貴族的認購,資金方面也沒什么缺口。
米拉波身旁的一名貴族面帶喜色地側頭低聲道:“奧諾萊,這次您打算建多大的莊園?1千頃?”
“呵呵,沒那么多。”米拉波笑著擺手,“那么您呢?我親愛的弗朗西斯?”
“差不多1千頃吧。我手頭的錢就只夠買這么多了。我聽說德拉斯科子爵準備買5千頃,為此他把自己的制革廠都抵押了。”
“那可真是大手筆。”米拉波點頭,“不過眼下投入莊園是劃算的。王太子殿下的農業改革很快就要開始了,這一塊前景廣闊。”
這便是資本貴族愿意向國王基金大規模投資的原因。
在約瑟夫制定的土地贖買方案中,那條人均購買土地100畝以上將收入高額手續費,并要求一次性支付一半費用的規定,實際上就是對資本集團最大的利好。
高昂的費用基本打消了普通人依靠貸款大量購地的熱情,舊貴族們失去了封建租稅,也不敢隨意大筆投資,能吃下上百頃大莊園的,只剩下資本貴族群體。
約瑟夫很清楚,在18世紀末這個特殊的時代,土地大規模兼并對于發展工業是有益的。
而這也正好可以作為籌碼,來交換資本貴族的投資熱情。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