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將金所沒說的是,就在幾個月前,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大小近200艘戰艦遭到了瑞典祖德曼尼亞公爵的伏擊。
瑞典人用大量僅有漁船大小的炮艇——這些小船雖然適航性很差,但卻裝備了24磅重炮,甚至32磅炮——以逸待勞,在斯文斯克松德峽灣重創鉆入包圍圈里的俄國戰艦。
俄艦隊的運氣非常差,原本還想依靠戰艦數量優勢拼個兩敗俱傷,結果當時突然刮起了逆風,最終損失了64艘戰船,以及上千名士兵,大敗而歸。
這一失敗直接導致了第七次俄瑞戰爭結束,幸好當時俄國的盟友丹麥趁亂從南部偷襲瑞典的哥德堡,令瑞典不得不放棄了趁機收復失地的計劃,與俄國簽署了《維雷拉條約》。
俄國雖然勉強保住了戰前的邊境,但此戰之后,必然要投入大量資源穩固波羅的海的勢力范圍。
也就是說,俄國面臨著在三個方向投入兵力的局面。此時就算當了底褲,最多也就能抽出5萬兵力進攻波蘭。
而波蘭眼下即使再弱,也有近7萬軍隊,加上主場作戰的優勢,俄國貿然動手肯定會踢鐵板。
按照葉卡捷麗娜二世的原定計劃,俄國與普魯士簽署了密約,準備擇機一起對波蘭下手——東歐大平原的肥沃土地,一直是俄國所極為垂涎的。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俄國這邊準備等俄瑞戰爭打完,就對波蘭下手,誰料普魯士和奧地利卻先打了起來。
眼下,普、奧雙方十多萬大軍還在西里西亞對峙著,根本不可能出兵波蘭。
沙皇秘書點頭,露出微笑道:
“親王閣下,實際上,英國人這次來彼得堡,就是想要促成普、奧停戰。這也是陛下急于讓您回去的原因。”
波將金聞言,不禁坐直了身子,卻沒有表現出驚喜,反而先謹慎地詢問:
“英國人想要什么?”
作為政壇老手,他深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赫拉波維茨基道:“他們似乎是想要幫普魯士擺脫西里西亞戰爭的泥潭,以及討一些貿易上的利益。
“您知道的,普魯士的財政情況已經非常危險了。如果再和奧地利僵持一年,甚至半年,就可能出現財政崩潰。
“英國人作為他們的盟友,希望我們能在奧地利方面發揮作用,促成停戰。”
波將金皺了皺眉:“可是我們和法國有協議,不會因西里西亞的戰事對奧地利施壓。”
赫拉波維茨基點頭:“陛下也向英國特使暗示了這一點。而英國人建議我們可以向奧地利輸送一些利益,以換取他們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利益?他是指什么?”
“英國人提到,我們可以承認奧地利對瓦拉幾亞的宣稱……”
“這些混賬!”波將金頓時現出怒色,“那是我們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通道,怎么能交給奧地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