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沙皇的終極夢想就是繼承東羅馬帝國的正統——他們由當年索菲亞公主帶來的血脈【注1】,具備了法理上的依據——如果能夠“光復”東羅馬的故都君士坦丁堡,那么任何國家都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這也是俄國不遺余力地與奧斯曼開戰的核心原因。
而想要兵進君士坦丁堡,那么就必須以巴爾干半島作為跳板,否則從俄國本土千里迢迢向安納托利亞地區運送后勤物資,絕對會將俄國拖垮。
巴爾干東部的羅馬尼亞地區就是最好的前進基地。經過之前的俄土戰爭,俄國已基本控制了羅馬尼亞東北部的摩爾達維亞公國。
波將金這一陣就是在摩爾達維亞首府雅西進行建設,以及招募軍隊。
而瓦拉幾亞則是羅馬尼亞中部的要地。如果奪下這里,俄國就能向南長驅直入保加利亞平原。保加利亞東部的色雷賽地區就與君士坦丁堡接壤。
然而,羅馬尼亞地區同樣也是奧地利的戰略擴張目標。
奧地利目前仍傾向于保護波蘭完整,而西南側的意大利半島又要面對法國的競爭,所以朝東南方向的巴爾干擴張,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實際上,奧地利曾一度控制了巴爾干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不過之后在俄國和奧斯曼的共同壓力之下退出了這里,但依舊保持了不小的影響力。
瓦拉幾亞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它在名義上仍屬于奧斯曼帝國,但居民大部分是斯拉夫人,與俄國非常親近,但奧地利對這里的控制力卻是最強的。
所以,奧地利想要真正得到瓦拉幾亞,就必須要俄國點頭才行。要知道,俄國煽動瓦拉幾亞的斯拉夫人暴動,就是奧地利統治這里最大的障礙。
赫拉波維茨基卻是低聲道:
“英國人表示,他們可以勸說奧地利保證不干涉錫利斯拉特地區,以及放棄要求波蘭完整的態度,并為此擔保。”
錫利斯拉特是巴爾干半島的最東側,緊鄰黑海西岸,如同一條走廊般連接著摩爾達維亞和色雷斯。
這塊地方的面積雖然不大,卻能讓俄國軍隊繞過瓦拉幾亞攻擊君士坦丁堡。
波將金聞言,眼前一亮。
如果用一個俄國從未控制的瓦拉幾亞換取普、奧停戰,并讓奧地利放棄對錫利斯拉特走廊的騷擾,這在戰略上是非常合算的。
要知道,一旦普、奧對峙結束,普魯士的數萬大軍就能和俄軍從東西兩側夾擊波蘭,孱弱的波蘭幾乎必敗。
赫拉波維茨基繼續道:“英國特使還提出,用3到5年的時間,將英國購買我們的木材、油脂、蠟、獸皮的數量提高至少25%。
“同時,在克里米亞投資不低于20萬英鎊,用于開采那里的煤礦,并交由我國的商船運輸。”
【注1】15世紀中期,奧斯曼大軍覆滅了東羅馬帝國。末代東羅馬皇帝死于戰火,其最后的血脈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在羅馬教廷的撮合下,遠走俄羅斯,嫁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自此之后,俄國便以第三羅馬自居,并宣稱是東羅馬帝國正統。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