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何當年拿皇的大陸封鎖政策在歐陸到處都能執行下去,唯獨俄國那邊出現了缺口的原因。
而拿皇后來孤注一擲進攻俄國,也并非什么“野心爆棚”想要一統歐洲,核心還是在于要堵住貿易圍欄上的漏洞。
但俄國要嚴格執行大陸封鎖政策,自己的財政就先得崩潰。所以俄法之戰注定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約瑟夫的底線,就是要確保俄國不會加入英國陣營。
這一方面要盡快提高法俄之間的貿易量,令俄國無法拋下法國。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對頓巴斯方面的開發力度,加深兩國間的利益糾纏。
當然,必要的時候俄國和奧地利在巴爾干半島的矛盾也是可以利用一下的,但那要看之后具體的情況來確定策略。
接下來就是奧地利了。
目前來說,法奧的關系還是比較穩定的。
而且就約瑟夫的記憶,利奧波德二世這人是比較有原則的,也有不錯的大局觀,應該不愿攪入英法沖突的大漩渦中。
然而,約瑟夫也知道,利奧波德二世是個短命的皇帝,好像明年年初就會撒手人寰。
繼位的弗朗茨二世卻是個保守、喜歡腦子一熱,又能力平庸的皇帝。
他是否會被英國蠱惑,這就誰也無法保證了。
如果奧地利屆時真要站在法國的對立面,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壞事。
首先就是法國可以無所顧慮地拿下奧地利在意大利的利益了。
要知道,目前富饒的意大利北部基本都是奧地利的勢力范圍。還有半島中南部的托斯卡納,大公直接就是哈布斯堡家的人。
目前礙于法奧的聯姻關系,法國實在不好對意大利下手。
而一旦雙方交惡,僅憑奧地利陸軍的能力,根本擋不住法國深入意大利。
極限情況下,約瑟夫甚至可以照抄歷史進程,跟撒丁做交易,用幫助他們統一意大利為條件,舍棄意大利中、南部,和撒丁一起將奧地利徹底趕出亞平寧半島。
之后不論是法國從意大利方向進攻奧地利,還是支持撒丁騷擾奧地利后方,都是不錯的選擇。
至于普魯士和荷蘭,基本都是英國內定的盟國,約瑟夫也不考慮在他們身上下功夫。
當然,歷史上拿破侖直接攻滅荷蘭的模式也絕不可取。
你都深入到德意志西北部了,必然會激起德意志諸國的恐懼,從而堅定地接受普魯士的號令反法。
如果荷蘭真的太跳的話,倒是可以用少量精銳部隊快速突襲阿姆斯特丹,在荷蘭投降之后就立刻撤離。
而荷蘭的那幾艘戰艦必須毀掉,或者作為戰利品帶回法國。
【注1】這里統計的英國總軍費支出里,包含大量對盟國的軍事援助,但海軍軍費則全部是英國自己花掉的,后期甚至達到了一年5億法郎。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