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默罕默德·阿里的“匪幫”便已翻越了塞爾維亞南部的斯塔拉山脈,出現在瓦拉幾亞西南的克拉瓦約城里。
是的,城里只有不到500名守軍,根本擋不住他。
進城之后,默罕默德·阿里立刻下令洗劫,但只許搶羅馬尼亞人,尤其是天主教教徒,卻嚴禁騷擾“法納爾”貴族。
瓦拉幾亞的政治形態是這樣的——法納爾貴族屬于希臘裔,在七八十年前被奧斯曼蘇丹派來管理瓦拉幾亞。他們說希臘語,信東正教,壟斷了瓦拉幾亞的官僚階層。
而人數眾多的羅馬尼亞人則一直對法納爾不滿。他們中的貴族被稱為“博雅爾”。
在奧地利控制瓦拉幾亞之后,部分博雅爾皈依了天主教,成為奧地利的代理人。
目前法納爾借政治慣性勉強支撐,信天主教的羅馬尼亞人則不斷蠶食他們的勢力。
信東正教的羅馬尼亞人被兩邊剝削,沒事就鬧起義,然后被兩邊一起打壓。
兩天后默罕默德·阿里帶著無數金銀財寶繼續北上,還把搶來的東西留了兩成給“蘇丹的仆人”法納爾貴族。
消息傳出,沿途城鎮里的法納爾貴族紛紛開城迎接阿迦的大軍,甚至有上千人自帶武器加入默罕默德·阿里的隊伍,試圖跟著撈點兒油水。
等“劫掠大軍”抵達瓦拉幾亞中西部重鎮沃爾恰時,布加勒斯特的奧地利官員終于做出了應對,派出3千士兵趕往西部阻截這群“阿爾巴尼亞匪徒”。
布加勒斯特一共只有4千多守軍,也不可能派出更多了。不過在奧地利人的意識里,3千人就足夠對付2萬阿爾巴尼亞部族兵了——卡爾大公剛擊敗了11萬奧斯曼大軍,眼下正是他們信心爆棚的時候。
默罕默德·阿里這邊卻根本不和奧軍正面交鋒,而是將手下分為三批——此時他的兵力已經接近3萬了——派往瓦拉幾亞各處,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瘋狂劫掠羅馬尼亞人。
在搶劫的巨大收益之下,三支“軍團”里無論是阿爾巴尼亞人還是“法納爾”,積極性都高得嚇人,差不多每天能推進20多公里,很快就有七八座城鎮陷落。
而且他們的兵力還越來越多,不止是“法納爾”,就連會說希臘語的羅馬尼亞人都加入進來,跟著搶劫其他城鎮的人——在法納爾統治時期,希臘語是官方語言,很多羅馬尼亞人都學過。
此時默罕默德·阿里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這些部隊的指揮,但他根本不在意,自己帶著1萬3千多名最強壯的士兵,以及那8門大炮悄然退到了克拉瓦約。
布加勒斯特派出的奧地利軍隊很快也分為了兩隊,分別趕往洛克里克和賽維林進行平亂。
而默罕默德·阿里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刻沿南面的多瑙河繞行,對防守空虛的布加勒斯特發起了攻擊。
就這樣,他依靠區區兩萬阿爾巴尼亞部族兵,就撬動了整個瓦拉幾亞的局勢。
……
倫敦。
唐寧街十號。
小皮特正和格倫維爾勛爵討論著等會在議會演說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便見外交大臣福克斯敲門而入。
福克斯瞥了眼小皮特,對格倫維爾欠身道:“希望我沒有打擾到您,首相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