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輕人向身后的證券交易所一指:“讓英國人看到我們的決心!
“既然他們要摧毀東印度公司,那就別想得到荷蘭的任何投資。大家跟我一起去拋售伯明翰科瓦克鋼鐵公司的股票!”
隨著這位安全局特工率先沖入交易大廳,數百名阿姆斯特丹市民也一起涌了進去。
他們沒去找股票經紀人,而是從投資公司撤回資金——大部分人都拿不出一個交易單位的資金,所以便有投資公司專門將大家的小錢集中起來購買股票。
當然,投資公司在接到大量撤資申請之后,就只能出售股票變現。
次日的報紙上也出現了“伯明翰科瓦克鋼鐵公司遭憤怒的阿姆斯特丹市民拋售”的消息。
這事兒和東印度公司沒關系,不屬于新聞管制范疇,所以還有不少報社跟著煽動人們也參與拋售行動。
兩天時間里,這家英國鋼鐵廠的股價從每交易單位760股跌至782股。
小市民們的力量終歸有限,但趨勢卻已開始出現。
有了向下的趨勢之后,德威特就可以動手了。
他在三天前就償還了所有“租借”的東印度公司股票,并從做空交易中獲利近10萬荷蘭盾。
此時他的操盤手們又拿著資金,開始到處物色手中持有大量科瓦克鋼鐵公司股票的人。
還是和以前同樣的操作,幾天工夫就有100多萬荷蘭盾的拋盤涌出,科瓦克鋼鐵公司的股價應聲跌至每交易單位1070股。
是的,這家公司的市值遠小于荷蘭東印度公司,而且沒有荷蘭政府護盤,所以砸起來要輕松得多。
起初荷蘭市民還是出于憤怒而拋售科瓦克鋼鐵的股票,這下變成了不拋不行了——每天市值縮水20%以上,這誰能不恐懼?
而那些大資本的嗅覺更加靈敏,早在跌破每交易單位1000股的整數關口時,就已經開始止損清倉了。
之后的三天,科瓦克鋼鐵就跌穿了每交易單位1800股。
嗯,不是因為拋盤不夠多,而是連續觸發了30%的熔斷線,否則大概直接就破3000股了。
緊接著,在民族主義情緒爆發之下,科瓦克鋼鐵的危機開始向其他英國公司擴散。
德威特自然是高效率跟進,集中攻擊5家規模較大且營收情況不算好的英國公司。
流程也沒有太多變化,都是從小市民受情緒支配拋售開始,德威特的做空資金入場,荷蘭的大金融資本擔心虧損,只得跟著一起拋。
一旦遇到有大資本想要強行護盤的情況——比如他們在某家英國公司身上投入太大——德威特也不糾纏,立刻轉移目標就是。
在阿姆斯特丹上市的英國公司足有30多家,砸誰還不都是一樣的。
而且在不斷做空的過程中,德威特手里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在重大利空和投資者情緒的雙重保證之下,他的做空行為就不可能踏空,前后一個多月的工夫,就賺了27萬荷蘭盾。
德威特在股市忙活的同時,安全局那邊也沒閑著。
輿論風向開始被引向“英國股票都將面臨重大風險”,哪怕沒受到重點照顧的英國公司,股價也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