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教堂前便擠滿了村民。
家里有牲口的就趕著車來,沒有的則抱著一塊大木板,用來搬煤。
然而,煤商卻并沒有像往常那樣直接開始發煤。
一名胖乎乎的年輕貴族從煤車后面走了出來,臉上掛著和氣的微笑,抬手示意大家安靜:“大家好,我是‘沃-羅煤業公司’的總經理,我姓羅什富科。”
是的,他平時很少來梅伊蒂昂村,就算來,也只和村里的幾個小貴族有接觸。
而他現在之所以站在這里,是有一樁非常重要的生意要做——沃爾什先生不看好這買賣,不愿投錢。于是他便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準備博一下。
煤業公司的幾名員工在村民好奇的注視下,從最前面的那輛馬車上搬出一大堆鐵皮和鐵桿之類的東西。
羅什富科旋即高聲道:“這是巴黎現在最流行的新發明,是由我們偉大的國王陛下親自設計的精密機械。”
旁邊那名身材魁梧的隨從已抄起了錘子和扳手,正熟練地組裝著那些鐵制品。
“巴黎的貴族們都稱它為——萬能飛車!”
20分鐘后,在羅什富科的隨從的擺弄下,一輛鐵制的獨輪車就出現在眾人面前。
高度70厘米左右,車斗里能容一個成年人蜷腿坐進去。熟鐵把手,鋼制的車軸,車輪外面還裹著一層軟木用來減震。
嗯,雖然名為“飛車”,但這東西絕對不會飛。不過它的設計圖確實出自路易十六之手——準確來說是約瑟夫草擬,國王進行后期完善的。
在后世看來只是一輛獨輪車而已,毫無技術含量,但在18世紀時卻是貨真價實的高科技產物。
當然,歐洲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木制獨輪車,但那東西非常沉重,推起來也很費力,且極不耐用——用上兩三年就開始咯吱作響,四五過年后隨時都有散架的可能。
相比起來,鐵皮獨輪車具有碾壓級的優勢。
首先就是重量只有木制獨輪車的一半不到——這的確和人們的直覺不太相符。但事實是,木制車為了達到足夠的強度,就必須做得非常厚,結果就是重量飆升。
而鐵皮獨輪車只需要用十多根鐵管做骨架,面裹一層鐵皮,就能比木制獨輪車更加結實。鐵管雖比木頭重,但因為用量少,所以總重量反而大為降低。
其次就是鐵片獨輪車推起來更輕快。
這主要得益于精加工的鋼制車軸,輕量化的輻條狀車輪,以及更科學的輪架結構。
至于什么密封性,不容易被蟲蛀之類的優點那就更多了。
哦,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外形帥氣——
棱角分明,充滿了工業時代的金屬質感,推在手里那叫一個拉風。
就是這么一個看似簡單的手推車,在歷史上,直到19世紀20年代才真正設計成熟。
不過這東西因為用途廣泛,所以在大規模生產之后立刻風靡全世界,歐美農戶幾乎是人手一輛。美國那邊都進入20世紀了,生產獨輪車依舊是鋼鐵行業的重要利潤來源。
當然,鐵皮獨輪車出現得晚,除了設計方面的因素之外,就是19世紀之前的煤鐵產量不足以壓低這東西的成本。
而現在法國大力投資瓦隆-萊茵蘭一線的煤鐵產業,暫時又沒有鐵軌+火車這套耗鐵大戶,那么正好用廉價的鐵來生產獨輪車。
羅什富科將獨輪車來回推了兩圈,又招呼一名站在前排的農民上前嘗試,自己則拿起一只底部滿是小孔的木頭水瓢向眾人展示:
“用這個配合萬能飛車給莊稼施肥,能將耗時縮短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