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約瑟夫并不打算讓印第安人死守阿拉巴馬和佐治亞等地。
這些地方距離美國的核心地帶太近,且沒有什么天塹,防守起來難度極大。
而印第安部落又是一盤散沙,最大的克里克部族聯盟也就不到5萬人口,8千人的切洛基部族已經是實力頂尖的了,大量小部族甚至只有幾百人。
憑他們原始的部族軍隊,在美國人面前就是一群待宰的小雞。
對于約瑟夫來說,目前最珍貴的是人力資源。
圣路易斯安娜擁有美國中部難得的優質平原,耕地充足,但人口太過稀少——法國移民加上以前的西班牙人,再加上他們的奴隸,也就3萬多人。
就算法國政府在這里不惜血本地移民加投入,短時間內也很難超過6萬人。
這點兒人口絕對擋不住美國西進的野心。
所以必須聚集起數量眾多的印第安人,指揮他們在密西西比河西岸,建起大量的城鎮,才能使圣路易斯安娜擁有和美國扳手腕的力量。
至于以后印第安人數量太多,令法國失去對這里的統治,約瑟夫則完全不在意。
圣路易斯安娜2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移民多少法國人來也難以有效控制。
倒不如從一開始就帶領印第安人跟著法國干,讓他們成為法國的“小弟”,引導他們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建國。
嗯,之后約瑟夫還打算扶植北美西部和北部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以及加利福尼亞的混血族群分別建國。
這樣就算在最壞的情況下,美國真越過了密西西比河,后面也還有一連串的硬骨頭在等著他。
法國在扶持本地勢力的時候,可以比較容易地拿到礦產開采權,以及各國的貿易、金融特權,這比直接殖民控制要劃算太多了。
另外就是要集中北美數量有限的法國移民,將重要的港口捏在自己手里。比如,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新奧爾良地區。
這里也就十萬平方公里的樣子。有20萬移民足夠讓任何人都無法覬覦。
而整個北美中部的對外貿易,都要依靠新奧爾良港。
也就是說,屆時不論是新成立的印第安人國家,還是密西西比河東岸的美國各州,都得看法國的臉色才行。
法國坐收港口貿易收益的同時,還不用投入管理廣闊殖民地的巨大成本。
還有就是西海岸的洛杉磯。
等墨西哥那邊鬧獨立的時候,法國也可以找機會將此地收入囊中。
從而從北美洲最富饒的加利福尼亞獲取大量收益。
直到美軍全部消失在視線中,切洛基部族的人們終于長長地松了口氣,旋即爆發出更加激烈的歡呼聲。
一名部族的軍官來到酋長面前,看著空蕩蕩的河對岸問道:
“哈賽,我們現在要怎么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