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手下的命令非常簡單,“放出足夠的貨源,看看法國人這次籌集到多少資金。”
一連持續4天,神秘買家在購入了12萬擔蔗糖之后,再次鎩羽而歸。
佩蒂看著報表上仍高達70萬擔的庫存數據,臉上浮現出得意的微笑。
……
倫敦城西,圣吉爾斯區。
鮑恩夫人哼著小調轉過街角的瞬間,便被眼前蜿蜒數百英尺的長隊嚇了一跳。
自從糖價開始下跌之后,糖店這里大部分時候可都是門可羅雀的——所有商品都是這樣,越是價格下跌,就越沒人購買。
鮑恩夫人正猶豫要不要去排隊,便見隊尾的一名婦人向她揮手:
“鮑恩夫人,這邊,快過來!”
她快步走了過去,蹙眉向前面的“長龍”示意:“馬爾斯夫人,我看這得排到天黑了。要不我們還是明天再來吧。”
馬爾斯夫人是她的鄰居,當即緊緊拉住了她,極為嚴肅道:“您沒聽說嗎?糖要漲價了,明天可能就不是1先令4便士了。”
鮑恩夫人有些吃驚:“可糖價一直在降啊。”
馬爾斯夫人壓低了聲音道:“聽說加勒比各地都在打仗,今年幾乎絕收。
“法國的甜菜遭遇蟲災,預計產量將減少一半。
“現在,大家都在說糖價很快就會暴漲,甚至超過去年7月份的水平。”
“真的?!”
“您知道,我表弟在市政廳工作。”馬爾斯夫人道,“他得到消息,很多外國人都跑來倫敦,搶購蔗糖,每次能買下十幾萬擔。
“現在,倫敦是靠政府補貼壓著糖價,但誰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壓不住。
“我這次打算買15磅囤著,哦,您最好也多買些,一旦漲價了就能省下不少錢。”
鮑恩夫人緊張地點頭:“好,我聽您的。”
英國內政大臣斯賓塞伯爵皺眉看著幾名下屬:“最近到底是怎么回事?人們都像瘋了一樣搶購蔗糖。”
一名負責市場管理的官員忙道:“伯爵閣下,最近有謠言說法國和加勒比地區的蔗糖欠收,糖價將會暴漲,所以引發了恐慌。”
斯賓塞慍怒道:“該死,是誰在胡說?給我逮捕造謠的家伙!”
謠言自然是聯合愛爾蘭人協會在約瑟夫的要求下,散出來的。
他們深入英國社會,平時就是普通的工人、官吏,且數量巨大。
這數千人在有組織地大范圍傳謠的情況下,很快就引發了英國社會對蔗糖短缺的恐懼。
以這個時代的信息傳播效率,別說遙遠的加勒比海,就連法國甜菜收獲量的信息也不是普通英國人所能接觸到的,所以辟謠將會極為困難。
別說十八世紀的英國,就算是二十一世紀的互聯網時代,有人造謠生姜大蒜之類的欠收,都會引發恐慌性搶購,辟謠怎么也得到一個月之后了。
同時,倫敦期貨交易所的情況也在印證著欠收的傳言——那些在半個多月間買下20幾萬擔蔗糖的交易不用費什么勁就能查詢得到。
如果不是欠收,誰會買這么多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