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于法制。法律是公共意志的體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無明文禁止不為罪,罪刑法定,法不溯及既往,任何人在被宣告有罪前,均被視為為無罪、禁止非法逮捕。】
【三、關于財產權。個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除非當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所顯然必需時,且在公平而預先賠償的條件下,任何人的財產不得受到剝奪。】
【四、關于言論自由。自由傳達思想和意見是人們的權利之一。所有公民都有言論、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規定的情況下,應對濫用此項自由負擔責任。】
【五……】
約瑟夫認真地點頭:“請相信我,這是所有人都翹首以盼的法令。也是讓法蘭西更加強大的基礎。”
瑪麗王后又和坐在身旁的丈夫對視,仍不放心道:“這……會不會引起貴族們的反對?”
路易十六也接道:“還有,這可能削弱王室的統治力……”
約瑟夫點頭:“是會減少一些王室的權利,但影響并不會有太大。
“國王仍擁有立法的最終決定權,而法律則是整個國家的基石。
“實際上,任何的‘自由與平等’最終仍要‘不違反法律’才行。
“您看,即使是現在,假如您要違背法律行事,依舊會遭到從貴族到平民的強烈反對,最終基本都不可能實施。
“現在,只是將這種國家運行的規則寫成了清晰的條文而已。
“而這種清晰的‘確定性’,卻能讓所有國民的信心和積極性都大幅度提高。”
其實任何制度下的國家都有某種自由與平等,也都沒有絕對的自由平等。
就如王權社會,其實也有貴族的自由,在有征召軍隊需要時,同樣得賦予平民以平等。
而哪怕實現了議會制,議員與平民在大部分時間里其實并不平等。
當然,約瑟夫拿的這份《人權宣言》并未涉及“權力分立”的部分。現在立刻推行議會模式只會引來社會的混亂。
他打算在人權觀念逐漸普及之后,再逐漸啟動議會選舉,施行二元君主制。
是的,這就是他認為目前的法國最適合的政治模式。
由他這個“開掛”的君主為法國把控大方向,目前的內閣將轉為“上議院”的形式,繼續打理日常政務。
而下議院則可以提高行政效率,讓政府更加關注社會的實際問題,以及大幅提高民眾對政府的認同。
路易十六夫婦再次對視,雖然兩人心里并沒有底,但這些年兒子在理政時的出色表現,讓他們選擇相信兒子的決定。
瑪麗王后最先點頭:“親愛的,如果你認為這是對的,那就去做吧。天主會保佑你的。”
“沒錯。”路易十六跟著道,“我們將永遠站在你的身后。”
隔日,所有的法國內閣成員,以及巴黎最有影響力的貴族在王太子的召集下,齊聚凡爾賽宮鏡廳,每個人的手里都拿到了一冊《人權宣言》的復印本。
同時,一千多名王太子親衛擲彈兵正在大理石廣場上,整齊列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