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聽著就讓人非常心動。
哪個打工人不想逆襲當老板啊?
尤其還是“鍋里撈”這種發展和前景都很好的企業。
“行,王總,我明天開會就把相關的好消息告訴大家,也給員工們鼓鼓勁,讓他們工作更有動力。”
孫永宏都能想象到消息公布出去,在公司內部引發的轟動場景。
雖然之前大老板王可也跟他提過幾次,但都是有了上文沒下文,可能也是公司發展的時間短,經營規模也不大。
時機不成熟,激勵效果就不會那么好。
企業賺錢不容易,分錢也很難,分錢分不好還可能讓企業陷入困境。
如果達不到預期,那還不如不激勵呢。
畢竟哪個老板也不是散財童子,大度無私地把自己兜里的錢拿出來分給別人。
而且股權激勵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得有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股權怎么分、怎么考核業績,到員工離職怎么處理股權等等。
有很多事兒都得考慮周全。
這個過程不僅費時間、費精力,甚至還可能弄巧成拙引發一些內部矛盾。
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如今鍋里撈集團就兩個股東,也是公司創始人,一個他,一個王可。
根據公司成立時的劃分,他擁有20%的股份和最高10%的激勵股份,王可則持有70%的股份,其擁有公司絕對的控制權、話語權。
但有雙方協議約定,在公司的實際經營中不會輕易干涉他的管理權等條款。
然后10%的激勵股份就需要他自己爭取。
一旦完成對賭協議,那這10%的股份就會獎勵歸屬他。
以現在鍋里撈的發展情況來看,這些激勵股份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所以,為了價值幾個億的股份,他也得盡心盡力地讓公司發展壯大起來。
而且未來的股份價值只會越來越高。
對于股權激勵,王可也不是腦子一熱。
“以后鍋里撈要發展的越來越好,這離不開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股權激勵計劃也是讓大家一起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
“我始終認為,付出會有回報,只要足夠優秀足夠努力,就一定能爭取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在鍋里撈更是如此。”
“只要好好干有成績,我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
這也是他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
之前琪珂投資的時候,就有過想法。
不過,要搞股權激勵,首先企業得有足夠的價值和前景。
這樣才有意義,對員工也更有吸引力。
而且蛋糕做大了才夠分,如今鍋里撈市值30億是有了。
所以,時機到了。
他也把股權激勵的計劃正式擺上日程,給所有員工一個努力奮斗的希望。
“股權激勵”不是讓公司所有人都成為股東,而是讓公司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股東。
其核心目的,也并非僅在于培養了多少個股東,而更在于打造了多少個像老板一樣思考和行動的小老板、合伙人。
股權激勵相當于背了“業績軍令狀”。
如果想要股權變現,就得一門心思完成公司目標,為公司創造效益。
為什么孫永宏會如此的賣力的工作,還不是因為有自身的利益驅動。
俗話說得好。
要想馬兒跑得快,就要給馬兒多吃草?。
現在王可已經理解了資本家投資的真諦。
讓別人成為企業家,自己才能解脫,企業依然能自動高效運轉,讓員工像老板一樣操勞,老板才能像神仙一樣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