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導說完,其他常委成員紛紛開口表示對王可的稱贊和欽佩。
“縣長說的是,王總如此年紀在投資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讓無數人都驚嘆不已。”
“尤其是在商業金融方面,可謂是成績斐然、聲名遠揚,王總這種杰出青年也給咱們家鄉增添了不少光彩。”
“王總為人謙虛、不驕不躁,值得很多人去學習,咱們單舟也需要王總這樣的榜樣。”
總之,夸贊不絕于耳。
出席座談會的常委領導都說了一些恭維的吹捧的話。
連副書記翟建成都說了一番好話。
這些推崇讓王可連連出言客氣,表達一下自己含蓄謙遜的態度。
不過,經過雙方這么一交流。
座談會的氣氛一下子熱烈歡快起來。
雙方頓時感覺關系都拉近了不少,相互吹捧算是一種活躍氣氛、增進關系的社交策略。
當然,有很多話是不能太當真的。
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人為的營造出一個和諧融洽的氛圍。
有了愉快的開端,接下來的交流就非常友好順暢了。
說說笑笑、你來我往。
首先就是正在開發建設的農貿市場項目。
對于這個投資高達三億的民生項目,很多人都是寄予厚望。
政府、百姓、投資者都有自己的考量,一旦投入使用符合規劃的預期,帶來的好處是不可估量的。
接著,又談到了經濟、商業和產業,圍繞著如何發展進行討論和探討。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產業也非常重要,沒有各類產業,經濟發展就無從發力,也無法提供就業。
每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都需要招商引資在當地打造產業、促進商業繁榮,提供市場機會和就業崗位,讓區域經濟實現高增長。
而投資項目的落地,對縣城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方位的推動作用。
不過,投資就像給經濟火車“加油”。
但加多少、往哪兒加、怎么加,決定這車能跑多快、多穩。
鄭安豐等領導們在講,王可一邊面露認真地傾聽,同時腦海里也在不斷思考,時不時點點頭表示認同。
他是多聽少說,言簡意賅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陸家奇和郭思柔等四人正襟危坐,看著自己老板和政府官員們探討產業經濟。
有時得到老板的指示,便會開口說話。
……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可欣海鮮店,王爸又接到了村里的電話。
這次是村支書王春輝打來的。
吳愛玲也跟他說了,上午的時候已經給王建勝打了電話說打架的事。
所以有了一些情況也要溝通一下。
說不定還要指望人家幫忙呢。
在電話里先是說明了一下情況,如今沖突雙方都在鎮上派出所。
經過民警一番調查,沖突事件的前因后果也差不多清晰了。
雙方因口角爭執引發肢體沖突,雙方都有過錯責任,然后又安排傷者進行傷情鑒定……
目前討債的一方不依不饒,態度強硬不認可派出所的處理結果,認為警察是故意偏袒包庇村里的行兇者。
尤其是那個律師給羅列了一連串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