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老板王可所說,布萊頓在電話中一一作出了回復和解釋。
“boss,關于鋰礦投資分析的方案,我已經安排公司市場部開始制定。”
“有關成立新的勘探團隊的工作,我同樣通知公司人事部負責招聘,涵蓋地質勘探、采礦工程、選礦技術等相關領域精英人才。”
“而對全球各個地區礦產資源勘探許可的投資招標也在持續關注收集,尤其是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如非洲……”
非洲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儲量大,是全球最重要的礦產資源供應地之一。
像鈾、鉻、錳、鈷、釩、金、鋁土礦、鉑族金屬、金剛石等優勢礦產資源的儲量位居世界前列。
還有石油、天然氣、鐵、銅、鈀、鍺、螢石、石墨等礦產也占有較大比例。
此外還有澳洲、南美、中東等地區,都在麥格礦業的關注范圍。
當然,這也都是老板要求的。
對于布萊頓的匯報,王可時不時出言應一聲表示在聽。
他要的就是廣撒網多撈魚。
后面再經過他的運氣篩選,有利可圖的資源探礦權就去投資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是真不容易。
不過他是大老板,只需要動動嘴皮子,自然會有很多人給他干活。
礦業公司要進行充分的前期調研,深入了解目標國家的礦業政策法規,包括礦產資源所有權歸屬、開采許可條件、稅收政策等。
同時考察勘查當地的地質礦產數據,評估潛在礦源的儲量、品位等情況……
總之,他這個甩手掌柜只需要在關鍵時刻拍板做決定就好了。
開發投資風險大的礦產就轉手賣掉。
風險小的就引進合作者聯合開采,繼續降低采礦投資的成本和風險。
王可在電話中,跟另一端的布萊頓聊完鋰礦的事情和一些工作安排。
后面又探討了一下麥格礦業的發展。
一通電話打了近兩個小時,掛斷電話直接就出來吃午飯。
飯后,跟妻子蘇紫琪和老媽在客廳聊了一會天,便又來到書房看資料、做計劃。
對于一個礦業投資者來說,礦就在地下。
只有挖出來賣掉才算自己的,埋在地下的不算自己的。
不同的選擇,就會產生不同結果。
是直接開采賣掉,還是進一步加工?是等待買家,還是主動布局?
根據產業鏈參與程度分為三種。
一是純開采模式,僅從事礦產資源勘探、開采,不涉及加工、銷售原礦材料。
二是開采+初級加工模式,即礦山配套冶煉廠,生產初級產品,比如將礦石原料篩選加工成精礦。
三就是全產業鏈模式,從采礦到終端產品生產全覆蓋。
根據麥格礦業內部的調查評估。
鋰礦原礦石直接賣出,每噸價格只有150美金左右。
但如果通過浮選、磁選等初步加工,產出6%品位的鋰輝石精礦,每噸價格能提升到1000美金以上。
這模式一到二之間的差距,就看投資者是否愿意多投入一些資金建立選礦環節的區別。
而模式二到三的差距和利潤相差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