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肉五塊八,排骨六塊五……”
“老表,來十斤五花肉……”
郝強和母親等人先去菜市場買肉,買肉要趁早,稍晚一些就只能挑選別人挑剩下的了。
一踏入菜市場,就能聽到賣豬肉的攤主那響亮的叫賣聲,刀具與砧板的碰撞聲,以及與顧客之間的討價還價聲,熱鬧非凡。
在后世人看來,這個時代的豬肉價格看似不高,但大家工資都不高。
另外,春節期間,肉價還是比平時略有上漲。
后世哪一年來著,豬肉的價格一度飆升到三十多塊錢一斤,好像比牛肉還貴。
當地人包米粽喜歡五花肉,這部位的肉需求量大,所以比較好賣,價格也比平時高一些。
郝強家包20個大粽,六斤肉足夠了,但還要做扣肉,得多買一些五花肉。
他家和大伯家,還有爺爺奶奶一起過年聚餐,但有一些東西卻是各買各的。
昨天晚上,他給爺爺奶奶各五千元,讓他們隨意花,讓兩位老人笑得合不攏嘴。
往年過年,都沒錢給小輩發紅包,讓人感覺摳摳搜搜的。
“老板,五花肉來二十斤,排骨五肋骨,豬蹄四個,肥腸兩條……”郝強走在前面,逛了幾個肉攤位,看到一個攤位上的肉挺不錯的,直接下手。
鎮上出售的豬肉絕大多數來源于農民自家飼養的豬只,豬販到各個村莊進行收購,而非來自大型養豬場。
再過十多年,想要品嘗到農民自家養的豬肉恐怕會變得愈發困難。
也不知道哪個狗屁磚家提出來的建議,農民不能養豬,還要證件。
這下好了,導致豬肉的來源大幅減少,價格控制不了,豬都飛上天了。
而且,隨著豬肉來源的減少,其品質也呈現出了明顯的下滑,豬肉味道越來越差,啥都是狠活。
在郝強看來,關于吃的東西,最好不要搞什么黑科技。
轉基因油、植物基人造肉、氧化碳合成淀粉……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食品的質量似乎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反而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過分地追求產量和效率。
郝強和家人選購完豬肉后,先把貨放到車里,繼續逛街買年貨。
煙花鞭炮花了近千塊錢,算是很奢侈了。
兩三個小時后,終于采購結束,車廂內裝得滿滿當當,各種年貨琳瑯滿目。
手頭寬裕的感覺真好,無需為花費過多而猶豫,這次購物總共花費不到兩千元,其中煙花的成本就占據了一大半。
按照往年的情況,也就花三四百塊錢準備年貨,都算不錯了。
回到家里時,已經十一點多鐘,郝建軍和大伯已經做好飯菜。
吃過午餐后,郝強繼續投入碼字工作中。
升級三級技術商店,要不了多少天了。
次日,除夕佳節如期而至。
家家戶戶忙于打掃衛生,貼上寓意吉祥的對聯。
按照當地的傳統習俗,今天若需洗澡洗頭,就今天洗了,大年初一不食葷腥,同時也不宜洗發,以免“洗掉好兆頭”。
不過,一些年輕人覺得無所謂,偷偷地洗,偷偷地吃,不讓長輩知道。
下午三點多鐘,郝強家和大伯家兩家人開始忙碌地準備年夜飯。
女人們圍坐在一起,巧手翻飛地包制著大粽子。
郝強和他的堂哥則負責拔雞鴨毛,清理內臟。
郝建軍則著手制作油炸扣肉,這是當地的特色美食。
炸過的扣肉要水泡軟化皮質,再經過蒸煮,燉煮得恰到好處的扣肉,肥而不膩,與梅菜扣肉的風味截然不同。
如果做得不好,出油了,那就膩了不好吃。
下午六點多鐘,
夕陽的余暉灑在鄉村上,不時地可以聽到喧鬧的鞭炮聲。
郝強家的廚房里,爐火旺盛,肉香四溢,年味特濃郁。
郝強和堂哥一起到村里的寺廟燒香拜佛,香案上擺放著一只煮好尚未切的公雞,一塊扣肉,一條五花肉,五個調羹裝著酒,三個小杯盛著茶,還有一些色彩繽紛的廉價糖果。
燒香點香燭,一個香爐插多少支佛香和香燭都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