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青遠并不生氣,他擰頭盯著商場四處看,心里想著,商城真他媽的無人性,一件衣服幾千上萬塊,都夠他請好幾個大學生的。
經過一番收拾打扮,卓青遠和金玉梅一起開車去農業大學。這次,他們是點對點招人,農業大學的畜牧專業,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大寶庫。
進入校園后,卓青遠先從公告欄中查找牧醫專業的相關資訊。先搞清楚學院稱謂,然后才開始向學們打聽學院所在的辦公區域。
經過幾番打聽,他們終于找到學院學生管理處的相關領導。
卓青遠直言自己來訪的目地,就是為了尋求幫助,希望跟學院建立合作關系,在學校與企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完成點對點的畢業生輸送。
“據我所知,省內規模以上的養殖企業,我們學校都有名錄,但未曾聽說過你們這個公司。”
“是的,但這個不能說明我們的實力差,而是我們成長的快。”
“這個,你應該到學校的就業辦去咨詢一下。”
“實話說,就業辦負責的面太寬泛,我們更希望能與學院建立點對點的合作。”
“那這么說,你們豈不是要掐尖地招收?”
“這個絕對不是,我可以保證,只要是學校推薦過去的,我們照單全收。”
為表誠意,卓青遠還表示,可以直接在他們公司直接建立生實習基地,歡迎廣大畢業生直接到養豬廠參觀實習。
對于卓青遠來說,他已經做了最大讓步。
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關系,學校能有這樣的實習基地,就地輸送畢業生,提高就業率。養豬廠更有學校替公司背書,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實力。
但具體需要議定的細節,卻不是一時半會能商量好的。
卓青遠當然清楚,這中間牽扯著利益輸送問題。這個問題他可不能信口開河,即使他是老板,在沒有經過核算之前,他也不能亂開口保證。
他們在學校進進出出磨蹭三天,卓青遠先急了。
他們這趟出來,最主要目地是給公司招聘人手,現在單在學校一件事情上耗時間,他的心里那個急呀!
卓青遠是公司的老板,能給的條件當場便可應允。奈何學校機構冗雜,手續繁亂,又或許是托詞,所有東西都要報備審批。
他們催不著,只能干等著。
“明天不來了,浪費時間,等他們什么時候處理好,讓他們自己打電話找我們。”
“那這一趟出來不是白跑了?”
“也不能算白跑,至少落實一些事。這個通道要是打通,以后我們就不用費那么大勁到處招人。只要等到每年畢業季,學校自然會把畢業生送過來。”
“可是我覺得,但凡有能力的人都自己出去實習,只有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才會被學校統一安排。”
“這個沒關系,能來就不能讓他們閑著。是不是人才也要經過我們檢驗,要不要也由我們說了算。再說,但凡能考上大學,肯定比我強。有教無類,公司那么多崗位,總有地方能安置他們。”
“那接下來怎么辦?直接回去嗎?”
“現在哪里能回去,既然來了,總不能空著手回去。明天開始蹲人才市場,那地方人多,可不單單只有學生。”
接著,兩人又去勞務市場擺席位。再有人咨詢,卓青遠不會直接告訴他們自己是養豬廠,而是說他們是牧業公司,或是食品公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