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想一出是一出,我們還用得著你撮合?”姜庭波急忙解釋著。
喬玲倒不以為然,反問卓青遠“你今天到縣城干什么去了?偷偷摸摸的?不會是缺德事吧?”
卓青遠停下手中的筷子,停頓了一會,然后才說“我沒有想過要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但是也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資本,遇上你們倆確實是緣分。”
“停,客套的話就不用說了,來點干的。”喬玲打斷卓青遠的話。這幾年,就因為她來做支教老師,早已聽膩奉承的話。
“我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主要是想出來散心,碰上你們,實屬偶然。事實上我是一個養豬的,專業的那種。”
“養豬還分專業和不專業的嗎?”
“兩個養殖基地,每個基地一年出欄五萬頭的規模,每個養豬廠有兩百多個員工。”
“哇塞…哇塞…哇塞…原本我們只是覺得你有點錢,或是個富二代,沒想到你居然是養豬大王,天蓬元帥。”
“你怎么說話跟余校長一個德行?被他傳染了?其實養豬還不算,后面還有兩個屠宰廠,食品生產公司,建筑公司,飼料廠。”
“呵呵……”喬玲笑得有些怪異,她不是不信,而是無法相信。
“我要帶姜庭波走,不是沒有原因的。”
卓青遠到辦公室取下地圖,向姜庭波和喬玲介紹著公司的發展規劃。
姜庭波和喬玲一畢業就到山里來教書,卓青遠說的公司規劃和藍圖,他們聽不懂,也沒有概念,完全像聽天書一樣。
這兩天,他已經接觸過縣里的領導,他要在本地再復制一個養殖產業園,以產業園為依托,將公司業務覆蓋整個西南地區。
“這個地方窮,跟地理位置有關系,更有其自身的原因。”
“不要一桿子打死,你才沒幾天,說話要有事實依據。”
“我考察過,本地村民幾乎家家養豬。我們要探索一種新模式,以養豬公司為依托,提供技術支持,以家庭為單位,搞合作化養殖。既可以實現農民增收,也可以實現公司增產。”
聽到這里,姜庭波和喬玲總算聽出點門道來。
“我們倆來這里的初衷,也是想通過深入實地的方式,試圖通過我們的努力,建立起一條通道,把東西部聯系起來,讓山里的孩子走出去,讓外面的人重新認識這里。”
“不是我否定你們的功勞,你們的想法太過理想化。想法是好的,你們有能力實現嗎?”
姜庭波和喬玲同時被卓青遠說得臉紅,卓青遠直白,但說的都是事實。
“我們不否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你今天送來一批書包,他明天就想讓你蓋座教學樓,欲望是無窮盡的,貪婪才是惰性的原罪。”
喬玲沒再說下來,姜庭波又繼續著解釋“我們倆的實力有限,確實有點太理想化。”
“所以要改變策略,換個思路。只有讓馬家坡脫貧,馬家坡小學才會有希望。”
“那就看你的了!”喬玲有些不屑,她是見識過卓青遠花錢的能力,卻沒見過他的實力。
卓青遠在征得馬代禮的同意,直接搬到他家里。
他還讓馬代禮在鄉里找建筑隊,前提是要能按照圖紙施工。完不成施工和質量要求,不給結工錢。
兩層教學樓,數十間屋子,這對農村的建筑隊來說是個大活。有聽聞動靜的工頭,紛紛向馬代禮打聽情況。
卓青遠也不著急,備料買建材也需要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