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不怒之間說了很多話,李子冀還詢問了佛門對十里村龍王像那件事之后的看法,也許是出于這段時間佛門所作所為對李子冀產生的愧疚,不怒略作猶豫后還是透露了一些風聲。
這幾個月時間佛門在圣朝建立不少寺廟,就是與龍王像一事有關,希望收集愿力,找到促成龍王像出現的方式。
傍晚,雨已經停了,不怒也已離去,二人交談之間不少長覺寺僧人都時不時的往這邊看,只不過無論是李子冀還是不怒對這些目光都視若無睹。
放下手中紙傘,雨后的須彌禪院地面十分濕潤,偶有坑洼處還積著小水坑,倒映天空上剛剛散去烏云后露出的晚霞與佛光。
東方木已經重新開始悟道,李子冀知道自己也應該開始了。
......
......
他對于悟道之事持有觀望態度,因為李子冀早已經十分明確自己所要走的路,并且一直堅定地走在自己所需要的路上。
但要是說一點都不感興趣,那也是不可能的,李子冀也很想借著這次機會驗證一下自己的內心。
想要有所感悟,就必須要順著內心做出選擇,這是根本欺騙不了自己的事情。
抬頭望著佛燈,目光與心神第二次融入進去。
漂浮的佛燈像是海面上的燈船,李子冀站在即將被淹沒的小島上,選擇一艘能夠承載自己的船,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于尋常修道者來說,要一個接一個的去嘗試,去觀測,去融入,然后才能夠感知到這個佛燈是否適合自己。
李子冀不需要那么做,他的神魂足夠強大,緊閉雙眼,將自身完全放空,不僅僅是身體,就連思想也隨之放空。
萬籟俱寂。
波濤洶涌的漆黑海面上,數百燈船隨著浪濤上下浮動,李子冀不去思考,不去想,他的心里已經忘記了悟道這件事,已經忘記了自己身處長覺寺這件事,他甚至沒有去想自己是誰,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
即將被淹沒的小島似乎也隨著海浪動了起來,緩緩地,無意識的,朝著那些燈船靠近。
李子冀并不知道小島會漂近哪一艘,但他知道小島一定會漂近最適合自己的那一艘。
海浪推著小島前進,前一刻還密集靠近的數百燈船好似忽然之間散開很遠,只剩下一艘孤零零的漂在那里,燈光依然微弱,只是看在眼里多了些許的溫暖。
最終,小島碰到了燈船。
李子冀也隨之睜開了眼睛,他的四周依然漆黑一片,仿佛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消失無蹤,但他的眼底卻出現了一個佛燈。
那就是他依靠本能,依靠最原始的觸動,所接近靠近的佛燈。
“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
佛燈里只有這一句話。
十二個大字仿佛被雕刻在了天地之間,字面上散發的光映襯在李子冀的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