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彩屏機警過人,她巧妙地引領著李俶,成功地避開了那些窮追不舍的殺手以及皇上派遣而來的內龍飛使,然后神不知鬼不覺地回到了京城。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李俶的手下與殺手和內龍飛使不期而遇。一場激烈的廝殺隨即展開,李俶的手下們身手矯健、勇猛無畏,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這群來者不善的人全部斬殺殆盡。
李俶回宮后,徑直去面見圣上。然而,還沒等他來得及開口,楊國忠便迫不及待地發難:“為何內龍飛使竟然全數被殺,而你卻能安然無恙地歸來?難道說,你暗中豢養了一批死士不成?”
面對楊國忠的質問,李俶毫不示弱,他的思維敏捷如閃電,迅速反駁道:“我剛踏進殿門,尚未吐露只言片語,你又如何得知所有的內龍飛使都已命喪黃泉呢?”這一問,猶如當頭棒喝,讓楊國忠頓時語塞,無言以對。
楊國忠心里很清楚,李俶此番外出必定已經成功取得了那份至關重要的名冊。他暗自揣測,李俶接下來肯定會利用這份名冊去拉攏那些與自己敵對的人。為了搶占先機,楊國忠決定先下手為強,于是他在朝堂之上公然指責那些人有通敵叛國的嫌疑。
不僅如此,心狠手辣的楊國忠甚至連已經死去的沈易直都不肯放過,他竟然誣陷沈易直和那些人一樣,多次向吐蕃傳遞消息。皇上聽到這樣的話,心中的怒火已經被點燃,對楊國忠的行為感到十分惱怒。
就在此時,李俶挺身而出,他快步上前,向皇上稟明情況。李俶表示,關于沈易直是否叛國,目前并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他懇請皇上不要輕易聽信楊國忠的一面之詞,而是應該先進行詳細的查證,再做出最后的定奪。
皇上聽了李俶的話,覺得有些道理,便同意了他的請求。于是,這件事情暫時被擱置下來,等待進一步的調查結果。
下朝之后,李俶匆匆趕到東宮,他要將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告訴父親。一見到父親,李俶便迫不及待地說道:“父王,今日朝堂之上,楊國忠竟然搶在兒臣之前,開始陷害朝中的忠良之士。而且,這次兒臣能夠平安歸來,全靠崔彩屏舍身相救。”
太子聽了李俶的話,若有所思地說道:“哦?如此說來,那看來崔氏和楊家似乎并不是一條心啊。這倒是一個值得利用的機會,說不定你可以從崔氏那里找到突破口。現在最重要的是,要盡快將崔氏立為太子妃,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借助崔氏的力量,來對抗楊國忠的勢力。你之前不也是希望崔氏能成為你的太子妃嗎?”
李俶連忙點頭應道:“是,父王,兒臣明白您的意思。”
廣平王府內,沈珍珠正悠然自得地在庭院中漫步。突然,一名丫鬟急匆匆地從她身邊跑過,一不小心撞到了沈珍珠,導致她隨身攜帶的玉佩掉落在地。
沈珍珠連忙俯身去撿,當她撿起玉佩時,陽光恰好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玉佩上。就在這一瞬間,她驚訝地發現玉佩在陽光的照射下,竟隱隱約約呈現出“獨孤”二字。
沈珍珠心中一動,立刻聯想到了云南的獨孤世家。她不禁想起了自己離家時父親對她說的那些話,心中愈發覺得這塊玉佩背后肯定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沈珍珠苦思冥想,卻始終想不明白其中的緣由。無奈之下,她決定去醉仙樓取一壇醉仙釀,然后上山去找那位無所不知的萬事通。
來到醉仙樓,沈珍珠順利地取到了一壇醉仙釀。她抱著酒壇,腳步匆匆地向山上走去。
終于,沈珍珠在山頂找到了萬事通。她將酒壇放在一旁,開門見山地問道:“萬事通,你可知道我家滿門被滅的原因?”
萬事通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道:“近事我不知。”
沈珍珠見狀,并不氣餒,她從懷中掏出那塊玉佩,遞到萬事通面前,追問道:“那你看看這塊玉佩,我沈家與云南的獨孤家是否有什么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