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聾老太太的底細
民國二十二年初,日軍大舉入侵華北,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然而蔣卻置民族危亡于不顧,仍然堅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決心消滅我當及其領導的紅軍。
五月,其在南昌設立全權處理贛、粵、閩、湘、鄂五省軍政事宜的南昌行營。
九月,親自組織和指揮,調集一百萬軍隊,對各蘇區進行更大規模的第五次“圍剿”,并決定采取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戰略,同時對蘇區實行經濟、交通封鎖,企圖逐步壓縮并摧毀蘇區。
此時蘇區由于紅軍部隊的不斷發展壯大,紅軍的糧食供給,遇到很大的困難,經濟陷入非常艱難的困境。
就在這種極端危急的情況下,中樣蘇區發行了臨時借谷證。
徐氏將木盒子打開的時候李平安和秦淮茹也見識了借谷證的真正面目。
蘇區臨時借谷證全稱為“中華蘇維埃臨時中樣政富臨時借谷證”。
印制臨時借谷證使用的是蘇區常用的毛邊紙,雙色單面印刷。
票面設計為:上部從右至左書“中樣政富臨時借谷”等19個字;
冠名下方有一個由鐵錘鐮刀交叉組成的圖案;
圖案下方有一條花邊裝飾線,再下方是借谷證面額,從右至左書“乾谷十斤折米七斤四兩”或者“乾谷貳十斤折米十肆斤半”。
借谷證的下半部是三條使用說明和落款。
內容為:“一、中樣政府為借給戰時緊急軍糧,暫向群眾借谷,特給此證為憑。二、借油鹽者可按時價折成米谷,發給此證。三、持此證者,于當年早谷收成后,可向當地政府如數領還新谷。”
落款是“財政委員鄧子恢”。
票面中央蓋紅色圓形印章,左下方蓋鄧子恢方形印章。
臨時借谷證在面額上分有十斤和二十斤的兩種。
臨時借谷證只發行了一年,但卻流通過一陣子,此后十幾年甚至建國之后,臨時,借谷證一直都是被承認的,只要是拿著臨時借谷證的,就能到當地政富兌換等量的谷物或者是同等谷物價值的人民幣。
木盒子里有好幾張借谷證,有十斤的,也有二十斤的。
按照現在的物價。
南方粗米每斤一千六或者一千八,即便是精米也不過兩千出頭。
十斤的三張,二十斤的兩張,折合成米就是五十一斤二兩,不過是十萬塊多一點兒而已。
曾嘉所要贖回的就是這幾張借谷證了。
他直接掏出十張五萬塊錢的票子就要遞給徐氏。
事實上。
雖然借谷證上沒有寫明利息什么的,但是當年或者之后收回借谷證的時候總是會多給一些,時間間隔的越久給的東西越多。
解方后再收回借谷證的時候甚至有給當時價值十幾倍的。
曾嘉給了五倍的價格算是不錯了。
徐氏搖搖頭說道:“我不能要你的這些錢,當年我們李家并不知道你父母的身份,之所以幫助他們只是因為大家都是鄰居,你父母離開四合院兒的時候走的很急,給了我們這些借谷證,當時算是知道他們的身份了,不過,即便如此,即便是到了解方以后我們也沒有想過要憑著這幾張借谷證得到什么,孩子,將錢收起來吧,現在我們李家的日子過的很好,不需要這些,反倒是伱.。”
徐氏說不出話來了。
反正。
她就是不會拿借谷證換錢。
她不要,李林自然也不會要的。
曾嘉拿著手里的錢不知所措,看向李平安說道:“這個.。”
雖然以前的事情不記得了,父母還是和他說過的,小時候在北平城的時候曾嘉對李平安很是依賴,簡直就拿李平安當親兄弟一樣看待。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