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中又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告訴劉光齊自己成了七級工,依舊是沒有任何回復。
袁樹森身上的病越來越嚴重,幾乎是三天兩頭請假,最后領導干脆讓他在家里修養,不用上班了。
袁樹森沒有任何高興的樣子。
他也知道自己已經窮途末路,沒幾天活頭了。
眼見著鄰居們都下班了,袁樹森有氣無力的對妻子趙芳和兒子袁成說道:“你們,你們兩個去將易中海叫回來吧,我有事情要和他說!”
趙芳母子什么也沒問就照辦了,兩人就要出門,卻聽袁樹森說道:“對了,還有,將四合院兒里的其他兩位大爺也叫過來吧,讓他們做個見證!”
趙芳點頭答應,轉身離開去找易中海了。
這些天易中海這家伙一直提心吊膽的,生怕袁家人找他的麻煩。
袁家人要是將袁樹森病重的原因歸結到他身上,易中海最少也是要身敗名裂的。
就算是無法定罪。
他在四合院兒鄰居眼里就成臭狗屎了,還怎么有臉當一大爺。
趙芳母子先去后院找了劉海中,又到中院兒叫了易中海,然后是找了前院兒的閻埠貴。
三人都知道袁樹森多半是不行了,可能是要留遺言。
易中海戰戰兢兢,生怕袁樹森在彌留之際當著劉海中、閻埠貴的面質問自己,將他的死因都歸咎于自己。
如果袁樹森真要這么干,易中海當真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這家伙慢慢騰騰的跟在后面,哭喪著臉。
他不是裝,而是真的傷心。
待會兒袁樹森要是在臨死前點他,他可就真沒臉待在四合院兒了。
袁樹森主要找的人是易中海,劉海中和閻埠貴不過是個見證人而已。
出乎意料。
袁樹森居然沒有責怪易中海,而是要讓他幫著照顧自己的妻兒。
他死之后。
趙芳和袁成就有勞易中海照顧了。
說話的時候袁樹森有些氣喘吁吁,可能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肺部了,雖然說話有些費力氣,但他還是堅持說著:“師傅,雖然我跟著你的時間并不長,也沒怎么孝敬過您,但我是真心將您當師傅的,我死之后我的妻兒都交給您了,希望您能照顧好他們,還有,如果有可能就讓我兒子接替我到扎鋼廠當工人吧,孩子還小,您多照顧著,我在九泉之下感激不盡!”
易中海長出了一口氣。
只要袁樹森不是當眾指責他,一切都好說,他立即答應,還說馬上就幫著解決袁成的工作問題。
也不管袁成年紀是不是太小。
易中海很有底氣。
他認為自己能讓袁成進入扎鋼廠當工人。
建國第五年的時候政務院頒布了《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該草案第六章“關于死亡待遇的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或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其直系親屬具有工作能力而該企業需人工作時,行政方面或資方應盡先錄用”。
“接班”,規范稱呼為“子女頂替就業制度”,是指父母退休、退職后,由其子女辦理手續,頂替空下來的名額,進入父母原工作單位上班。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大量增員,以至國企、事業單位招收的職工大大突破當年的勞動力發展計劃,因此,中央強調精簡機構人員,為鼓勵年老職工退休,提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吸收他們的子女就業”。
易中海認為袁成接替父親到扎鋼廠工作是合情合理的,有什么問題?
就算他年齡小點兒,又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