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鴻》這部電影,不僅在武打動作上做到了突破,更是把武俠上升到家國情懷的層次,以往的武打片有嗎?
或許有,但絕對沒有這么讓人感同身受!
百年屠龍戰爭,屠的就是我們龍國,受害的就是我們龍國億萬百姓!
或許歷史中沒有黃飛鴻,但是人人都是黃飛鴻!
他在影片中是個民團教頭,一個武夫,實際上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但就是這樣的普通人的覺醒,抗爭,戰斗,讓我們從那段屈辱史中走出來,沒有讓龍國后代成為外邦的奴隸!
那么這和十三姨這個角色有什么關系呢?
當黃飛鴻問她既然外國那么好什么都有,你還回來做什么時,她回答說:“我想見的人,外國就沒有,我在國外的這兩年,心里還一直惦記著你。”
這一句話可謂意味深長!
絕對不是表面的情情愛愛!
十三姨接受了西方教育,可是在她身上依舊保持著中國傳統文化里好的一面,她并未對傳統一概否定與不屑。
而且在回來后她也時常著中國傳統女性服飾,沒有忘卻,更沒有排斥傳統文化。
她也時常著西方現代女性服飾甚至扮男裝,她并沒有因為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就拋卻了已經接受的現代化教育。
當在前進的道路上走著,在與現代文明接觸的過程中,有的時候不妨回頭,不必一味向前,走的遠了,便看不到自己的根了,這正是十三姨身上難能可貴之處,也是對黃飛鴻影響最大的地方。
黃飛鴻對十三姨所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從反感到懷疑到摸索再到包容學習的過程,是傳統向現代過渡的一個過程!
也是我們龍國覺醒的過程!
十三姨愛的只是黃飛鴻嗎?
不是,她還愛著祖國!
十三姨只是一個縮影,她代表了百年戰爭中,無數海外歸來的有識之士!
那些人對龍國抗戰勝利,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來到了這里,影評可以結束了,但是周懷林筆鋒一轉,寫到了現在。
【而現在的社會中,出國比以前方便多了,也有很多人出國留學、旅游、公干。
但是,為什么很多人回國之后,反而變得高高在上,對國內不屑一顧甚至抹黑,說起國外則大肆鼓吹,變成了牧羊犬了呢?
這些人出去學習的時候,是把自己的骨頭叼著去,忘記帶回來了嗎?
和曾經無數平平無奇的“十三姨”比起來,現在的很多人,真的連提鞋都不配!】
周懷林寫完之后,甚至吹了吹紙,想象著把墨跡吹干一樣。
爽!
這種活接的痛快,比上次黑恒達年后的大活爽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