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者一,關聯主角組的第一個危機,設定為后備陣地的一名連級指揮員。
那么就索性淡化“動員”色彩,塑造一個冷口冷面的職業軍官,像使命召喚游戲里的任務npc一樣,用絕對中立的語言精確地命令主角完成任務。
……
等他坐上車的時候,他又考慮是否可以增加一個政委的角色,稍許調和一下將軍的“冷血”。
一邊打心底里不相信舍己為人,一邊又居高臨下瞧不起自私自利。
參照《1917》的話,至少應該有以下主要角色。
此后幾天直到周末,陳一鳴關閉手機,悶在租屋里全神貫注地推敲劇本大綱。
那天晚上,陳一鳴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烙了半夜的餅,直到大腦終于轉不動了,才疲憊不堪地睡去。
而這正是上峰最關注的核心問題,你打算對我軍官兵做何種呈現?
粗粗一想不過是故事里的幾個人物設定,細究起來卻是千頭萬緒復雜無比。
最多的理由還是依托于軍隊的紀律性,就像顧總長的那句名臺詞,軍人首重服從。
<divclass="contentadv">也有純靠運氣的,突前尖兵啊,戰斗巡邏啊,危險的任務沒人主動請纓?那就抓鬮!
以過審為前提,第二種直接放棄,第一種可以考慮。
理順了第一個問題,陳一鳴拍拍屁股站起身來,把心神分一半到打車上。
半島的地形也不全是連綿不絕的山頭,山巒之間偶爾會有小塊的平地或丘陵,由于不利于防守,大部隊不會出現在這里,反而是小規模的偵查單位會在這里爆發戰斗。
世界上所有的軍隊都對紀律性有著嚴苛的要求,即使是沒當過兵的普通觀眾也能夠理解,打仗就是上級命令下級“直面危險與死亡”。
第二主角設定為團部通信參謀,撤退命令的真正執行人,主角的召集者兼半個師傅。
任務發布者,陳一鳴設定為一名團長。
陳一鳴固然可以借鑒諾蘭的做法,把作為戰爭對立面的敵軍意象化,不露臉甚至完全不出鏡,從而避免觀眾陷入立場的二元對立。
主角組,起碼要兩個人,否則很多鏡頭連對話都沒有,電影會過于沉悶。
也不行!
太假!不真實!
然而當對象換成華國觀眾時,這個原本恰到好處的砝碼,立即變得不合時宜。
一個每天面對成百上千的部下或死或傷的軍人,沒道理對一次撤退任務施以額外的關注。
以至于錯過了一輛又一輛打著無客綠燈的出租車。
洗漱完了躺在床上,他又想可以增加一名中級軍官,傳遞這么重要的命令,雙人小組顯然比獨自一人來的更加合理。
同樣是呆在戈壁沙漠里搞原子彈,《奧本海默》里的科學家就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種態度。
《橫空出世》里,軍官開門見山地問科學家主角,你愿意為了國家隱姓埋名嗎?
科學家毫不猶豫地回答,愿意。
走進家門的時候,他推翻了這個想法,國外的觀眾很難理解,過于節外生枝。
第一主角是一名剛入伍的新兵,因為去過一線陣地,所以被分派了傳令向導的任務。
怎么能只是為了救自己哥哥拼命呢,其他戰士就活該等死嗎?
最后是任務目標,關聯主角的最大危機,出場的是受命撤退的守軍殘部,設定為一個8人以下的班集群。
這里就是一線主防御陣地,裝備展示的大舞臺,也是對比《1917》改動最大的部分,原型和場景還需要查閱戰史資料才能確定。
統算下來,正面出鏡的演員大約十六七個,除了第一主角都需要接受軍事訓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