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爵跡的行政事務,說好了由第一大股東魔影投資包攬。
因此大壯得聯系莫經理,讓集團那邊的人事、財務、法務等行政人員盡快到位,后頭一大堆的合同要簽,大筆大筆的支出要付款入賬,實在是拖不起。
二個是金盾等剩余三方的出資,春節之前一定要到位,跟組的執行制片,也要盡快確定人選。
<divclass="contentadv">《1951》花錢的大頭全在籌備期,錢不夠啥都辦不成。
好消息是置景的設備和人員由軍方負責,可以先干活后結賬。
爵跡這邊先期只要搞定劇組人員差旅花銷,以及施工官兵的津貼與慰問品就好。
安排完了爵跡的事情,接下來才是大壯小美急著找陳一鳴拿主意的重頭戲。
建組!
演員、置景、道具、器材,幾乎所有與拍攝相關的事項,全都得由他最終拍板決定。
這還不提陳一鳴連文學劇本都還沒搞出來,老兵那邊的探訪日程也在等通知。
陳一鳴前世的背鍋導演生涯,在這時候就發揮出正面的積極作用了。
敲黑板,影視制作的第二個原則,導演首先不是一個創作者,而是一個項目經理,分解任務才是他的第一項本職工作。
置景這一塊,導演其實主要起到一個查漏補缺的作用,提到專業性,還得是電影的美術指導。
所以再次請出美影廠的林蕭林大神,出差補貼翻倍,天馬山戰場的復原工作,就全權委托給他了。
陳一鳴只需要確保場景滿足拍攝需求這個大原則,至于具體的置景,那是林蕭、范團長以及戰史顧問三方合作的事。
顧問保證場景符合戰史細節和軍學原則,林蕭根據拍攝需求和電影審美做局部改裝,范團長負責實際施工。
陳一鳴只要每晚和林大神通個電話交換意見,就可以把握施工進度。
不是說陳一鳴可以就此撒手不管現場一次不去,而是不需要一直釘在工地上,至少在最忙碌的前期,可以節省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器材這一塊,也就是攝影車的改裝,同樣被他甩了出去,接下任務的是副導演伏瑞香。
祥瑞到底是在好萊塢喝過幾年洋墨水的,那邊的劇組也混過不少,對于攝影平臺如何更好地配合攝影機,其實懂的比陳一鳴還多些。
她所欠缺的,不過是穿越者先人半步的眼界而已,有陳一鳴的提示,當好這個分項目經理并不難。
反正也不需要祥瑞真正動手,她就是個甲方,負責把具體需求講給魔影廠的改車師傅。
后續就是邊改邊試驗邊調試,純水磨工夫。
《1951》的攝影指導,就不能再找之前紀錄片頻道的兄弟了,祥瑞都不夠資格。
陳一鳴已經拜托謝千里去邀請八一廠的著名攝影師桑平老師。
三十多年前,華國效仿大毛的二戰史詩電影《挺進》五部曲拍攝了《解放》三部曲,被譽為華國最難以復現的戰爭經典之作。
那部電影的6位主攝影,都是當時華國電影界最具實力的“鎮廠之寶”,而桑平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
能請到現年63歲的桑平擔任《1951》的攝影指導,是陳一鳴的最佳選擇。
更重要的是,桑平老師一進組,攝燈錄三件套的主事人就有了,陳一鳴只要搞定斯塔尼康攝影師與桑平的銜接,后續拍攝這一塊就可以開始耍嘴皮子了。
最后也是最繁雜的,是道具的籌備。
《1951》是基于真實戰史的電影,道具、服裝自然要做到盡可能百分百的還原。
交戰雙方的軍服、裝具、槍械、軍用裝備林林總總幾千件,打印出來幾米長。
這一塊被陳一鳴委托給了魔影廠,小美這個制片主任負責跟進。
其實這方面八一廠更有經驗,但是出于大馬董主導獻禮項目的初衷,還是交給了魔影廠。
軍裝需要根據參演戰士的身材重新訂做,然后再進行做舊處理,魔影廠的裁縫班子全國聞名,搞這個比八一廠在行。
而道具方面魔影廠確實欠些底蘊,幸好《1951》戰斗場面很少,必須定制的軍具也不多。
大批量的群演槍械都是遠景,精細度要求不高,直接找橫城的租賃公司就行。
那邊儲存的三八式模型槍,跟死掉的鬼子兵數量剛好對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