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配角試鏡開門大吉
大壯小美兩人眼看著陳一鳴就這樣東推推西推推,把該他干的事情全給推了出去。
小美不服氣地說道,“劇本呢,陳導你啥時候拿劇本出來,周三就要集體試鏡了,總不能還用你現編的那幾句臺詞吧?”
陳一鳴嘿嘿一笑,“這把我也學一回汪嘉偉老師,玩一把每天現編劇本的意識流。”
另外兩人嚇了一跳,啥玩意兒,時間這么緊,難度這么高,你還要整新活兒?
陳一鳴兩手一攤,“特殊情況特殊處理,《1951》還就得這么拍。”
這一次他不能根據腦海里的想象來設計分鏡,只有一個大概想法。
因為置景需要因地制宜,還要遷就攝影機的運動,具體怎么拍,必須要現場實地走幾遍才知道。
籌備期的所有準備,不過是陳一鳴料敵從寬罷了,把能想到的、可能用得到的器材設備都預先調集到位,實拍時用哪個怎么用,都得視情況臨時調整。
臺詞也是一樣,一段長鏡頭具體多少句對話、多少時長,都需要實地走過試過才能最終決定,不是他現在憑空想象就行的。
他突然發現,自己穿了二十年軍裝,演了十幾年軍人,卻幾乎沒有深入想過這個問題。
二樓的小辦公室也清理出來,專門用于演員更衣和化妝。
與你搭戲的包括傳令二人組,其中通信參謀與團長很熟,而傳令兵團長是初見,對話之外,這場戲還有與團政委的眼神交流。
陳一鳴噼里啪啦一通輸出,把自己偷懶(不是)的理由繞地球一圈解釋了一遍,然后就扔下大壯小美閃人了。
角色形象很貼合,演技更是無需擔心,陳一鳴主要是與侯老師交流雙方的創作理念。
<divclass="contentadv">為什么一說電影的主創團隊,都知道包括導演、編劇和演員?
侯永聲音洪亮地回答道,“按照戰史中天馬山戰役的經過,14團擔負的第一階段戰斗,主峰陣地是沒有丟失的,9連的8位勇士一直守到援軍抵達。
今天一整天都用來試鏡第一主角以外的幾位主要演員,時間綽綽有余。
……
陳一鳴不僅準備了特意做舊的服裝,也準備了特效化妝師,甚至相應的服飾道具都加急趕制了一批。
其實侯老師演慣了軍人,身體保持得非常好,看著瘦只是不掛肉而已,他的肌肉也很結實,小腹更是波平如鏡不帶一絲肚腩。
主角配角他都演過,業內評價和觀眾口碑也很不錯,但怪就怪在總是紅不起來,一直在一線二線之間晃蕩著。
對于9連的命運,之前你做出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十死無生。
俗話說世間最難的就是改變人的思想,而陳一鳴要干的偏偏就是這件事。
走進三樓面積最大的會議室,里面已經按照陳一鳴的要求做好了布置,會議桌被橫著推到一面墻前面,中間空出一大片空地。
周三早上7點,陳一鳴就來到了鉑爵傳媒。
“軍學我不在行,不過以我演軍旅戲的經驗來看,我軍建軍伊始就確立了運動戰、殲滅戰的作戰方針,不惜一切代價死守一地的命令,只會用在關系戰役全局的緊要關頭。
侯永的回答儼然是質問,顯然已經把自己徹底代入到了14團團長的設定里。
大概內容就是這些。
這個問題越早暴露越好!
其他的就看演員的個人底蘊了,牛逼的演員根據他給出的資料,能夠極大地擴充豐富人物背景,然后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用幾個鏡頭、幾句臺詞就把人物立住。
按照陳一鳴的設計,9連已經出色地完成了掩護任務,團長提前命令撤退,合情合理。
約好的8點30分,幾位演員先后抵達,沒有一個人遲到。
所以這部戲的所有演員,試鏡要試的都不是演技,而是演員本身的特質,或者說感覺。
前線的官兵演繹“人在陣地在”的英勇與悲壯,他在后方詮釋指揮官的謀略與決斷。
他現在能拿出來的,只有角色的大致人設,年齡、籍貫、說什么方言,片中的大致情境,需要呈現的幾種情緒。
我想問的是,你是如何看待團長這道撤退命令的?”